方劑組成解釋
洗藥方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洗藥方多用於外傷或跌打損傷,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改善循環:紅花還能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洗藥方需要藥物滲透到患處,紅花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療效。
洗藥方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血瘀阻滯導致的症狀,如腫痛、閉經、瘀血阻滯等,桃仁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 消腫止痛: 桃仁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外傷、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腫痛,桃仁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洗藥方中加入桃仁,有助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相關病症。
洗藥方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洗藥方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當歸尾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潤燥生津: 當歸尾還具有補血養血、潤燥生津的功效。洗藥方中常加入一些燥性藥物,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當歸尾能滋潤皮膚,緩解燥熱,使皮膚更加柔嫩光滑。
洗藥方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洗藥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病,如風疹、濕疹、蕁麻疹等。防風可有效驅散外邪,減輕皮膚的瘙癢、紅腫等症狀。
二、止癢消腫: 防風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的發生,並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對於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防風可起到止癢消腫的效果,使皮膚恢復正常狀態。
洗藥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洗藥方多用於治療寒邪凝滯、血脈瘀阻所致的疾病,如風寒濕痺、痛經、跌打損傷等,桂枝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起到協同其他藥物療效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洗藥方中通常包含多種藥物,桂枝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桂枝與川芎、當歸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與白芍、地黃等藥物配合,可溫經止痛,緩解疼痛。
洗藥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洗藥方通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菊花可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菊花還具有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洗藥方中的其他藥材,如金銀花、蒲公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菊花配合使用,可更有效地消腫止痛,緩解病患的疼痛。
因此,洗藥方中加入菊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病症。
洗藥方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它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對於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皮膚瘡瘍等症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洗藥方多用於治療皮膚感染、外傷等,金銀花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金銀花除了清熱解毒,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處的血液流通,減輕局部腫脹疼痛。在洗藥方中加入金銀花,能夠有效減輕病患的痛苦,加速病情的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洗藥方 」,主要由紅花、桃仁、當歸尾、防風、桂枝、菊花、金銀花等中藥組成,適用於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狀。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可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疔瘡、喉痹、丹毒、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疾病。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
中藥方劑「 洗藥方 」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南紅花2錢,桃仁2錢(研),歸尾1錢,防風1錢,桂枝尖1錢5分,菊花2錢,銀花1錢5分,草梢8分。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水煎,淋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洗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蔓荊子3錢,荊芥2錢,蒺藜2錢,冬桑葉2錢,秦皮1錢。 主治: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主治:外感風熱,風火目痛。
洗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宣木瓜3錢,杜仲3錢(炒),牛膝3錢,秦艽3錢,漢防己3錢,鉤藤2錢,茅朮3錢(生),桑枝4錢。 主治:腰腿疼痛。
洗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白芷1錢5分,蟬衣1錢,藁本1錢5分,苦梗2錢,薄荷1錢,橘絡1錢。 主治:輕清揚上,消風熱,止頭痛。主治:頭目昏脹疼痛。
洗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霜桑葉1錢5分,防風1錢5分,薄荷1錢,天麻1錢,青連翹1錢5分,銀花1錢,石膏3錢(生),川椒6分。 主治:清熱祛風。主治:風熱頭痛。
洗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南紅花2錢,桃仁2錢(研),歸尾1錢,防風1錢,桂枝尖1錢5分,菊花2錢,銀花1錢5分,草梢8分。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主治:腰腿痹痛。
洗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香白芷2錢,防風1錢5分,葛根1錢5分,天麻1錢,金銀花2錢,石膏3錢(生),川椒1錢,乳香1錢(研)。 主治:祛風除濕,清熱定痛。主治:前額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