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績湯

禹績湯

YU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1%
小腸經 14%
大腸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7%
心經 7%
胃經 3%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禹績湯中包含西瓜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西瓜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解暑降溫的功效。對於暑熱濕盛、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西瓜皮能有效清熱利濕,促進體內水分代謝,緩解症狀。
  2. 涼血止血:西瓜皮中含有豐富的瓜氨酸,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西瓜皮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因此,禹績湯中加入西瓜皮,能夠有效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禹績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禹績湯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赤小豆有助於促進水分代謝,消除水腫,改善水液運行,達到利水通淋之效。
  2. 清熱解毒:赤小豆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疾病。

禹績湯中加入冬瓜子,主要考量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冬瓜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之效。其富含蛋白質、脂肪酸、皁苷等成分,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尿消腫,並可緩解因水濕停滯引起的腹脹、水腫等症狀。

在禹績湯中,冬瓜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並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禹績湯中加入西瓜子仁,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之效。西瓜子仁性涼味甘,入心、膀胱經,能清熱利濕,並能通利小便,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此外,西瓜子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改善因水濕停滯導致的便祕問題。因此,在禹績湯中加入西瓜子仁,不僅能加強利水消腫之效,還能改善相關的伴隨症狀,更全面地治療疾病。

禹績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豬苓性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禹績湯旨在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而豬苓能有效利水滲濕,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濕熱症狀。
  2. 健脾益腎: 豬苓除了利水滲濕,還具有一定的健脾益腎作用。禹績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健脾益腎功效的藥材,與豬苓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腎功能,加強整體治療效果。

禹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助於消除體內水濕,緩解水腫,並改善濕濁阻滯所致的脾胃不適。另一方面,茯苓能健脾寧心,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並安神定志,改善心神不寧等症狀。

因此,在禹績湯中加入茯苓,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全面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禹績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行氣止痛的功效。

大腹皮,性寒,味辛,歸脾、胃、膀胱經。其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腹脹等症狀;行氣止痛作用,則能疏通氣血流通,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不適。

禹績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而大腹皮的利水消腫、行氣止痛功效,恰好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故而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禹績湯中加入冬瓜皮,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暑的功效。

冬瓜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水消腫、止渴生津的作用。其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水分,改善水腫現象;清熱解暑之效,則可幫助解除因暑熱引起的煩躁、口渴等症狀。

在禹績湯中,冬瓜皮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禹績湯中包含海金沙,主要基於其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

海金沙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腫止痛。而其清熱解毒功效則有助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尿路感染、腎炎等疾病。

禹績湯常用於治療溼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淋漓不盡等症狀,而海金沙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藥材,其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特性,與禹績湯整體功效相輔相成,使其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禹績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遍身腫滿,皮膚光澤如瑩,小便不利,諸藥不能療者。
此主治描述指向嚴重水腫(遍身腫滿),且特徵為皮膚表面緊繃發亮(光澤如瑩),伴隨明顯排尿障礙(小便不利),屬頑固性水濕停聚之證。傳統中醫認為,此類水腫多因「水氣壅遏三焦」,導致氣化不利、濕濁內停,常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相關。而「諸藥不能療」暗示此方專攻常規利水藥難以化解的複雜水濕病機。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藥物分類與配伍思維

  1. 滲濕利水核心群

    • 西瓜皮、冬瓜皮:輕清走上,專行皮表之水,針對「皮膚光澤如瑩」的外顯水腫。
    • 赤小豆(冬瓜內蒸):傳統炮製強化利水消腫之效,兼能活血,防濕滯致瘀。
    • 豬苓、茯苓:健脾滲濕,通調三焦水道,茯苓偏補,豬苓偏瀉,相輔相成。
    • 海金砂:清熱通淋,化石利水,針對濕熱結聚之小便不利。
  2. 行氣導滯輔助群

    • 大腹皮:寬中下氣,消脹除滿,解決水停伴隨的氣機壅滯。
  3. 種子類藥特殊性

    • 冬瓜子、西瓜子:潤滑通利,既助排泄水濕,又防利尿過猛傷陰,體現「以子通子」的取象思維(種子類通利下竅)。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開鬼門、潔淨府」為戰略,結合:

  • 表裏分消:西瓜皮、冬瓜皮發散皮表水氣;豬苓、茯苓、海金砂從內疏通水道。
  • 氣水並治:大腹皮行氣助水行,赤小豆活血防濕鬱。
  • 標本兼顧:利水不傷正(茯苓健脾),潤下防過燥(冬瓜子潤滑)。

特殊設計

  • 赤小豆以冬瓜內蒸製,取其同類相協,強化利濕之效。
  • 重用皮類藥(西瓜皮、冬瓜皮占比高),直指「皮膚光澤」之表象,體現「以皮治皮」的象形用藥思維。

推測適用病機

綜合藥性,此方適合 「風水夾濕熱,三焦氣化不利」 之證,水濕瀦留以肌表與下焦為主,可能伴隨輕度濕熱(如小便短黃),但整體偏實證,非虛寒水腫。

傳統服藥法


西瓜皮2大合,赤小豆(冬瓜內蒸,曬乾)2大合,冬瓜子1中合,西瓜子1中合,豬苓1中合,茯苓1中合,大腹皮1大合半,冬瓜皮1大合半,海金砂1小合。
上以水1盞半,煮取1盞,溫服,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禹績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三。 組成:西瓜皮2大合,赤小豆(冬瓜內蒸,曬乾)2大合,冬瓜子1中合,西瓜子1中合,豬苓1中合,茯苓1中合,大腹皮1大合半,冬瓜皮1大合半,海金砂1小合。 主治:遍身腫滿,皮膚光澤如瑩,小便不利,諸藥不能療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