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症丸
QIE Z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哈爾濱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茄症丸方中加入白礬,乃因其具燥濕、止癢、解毒之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其能燥濕止癢,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症,而茄症多因濕熱蘊結肌膚而發,白礬可有效清熱燥濕,止癢消腫。
此外,白礬亦具解毒之效,可解毒化瘀,對於茄症的毒邪入侵,亦有抑制作用。故茄症丸中加入白礬,可起到清熱燥濕、止癢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茄症的目的。
茄症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茄症常伴隨瘀血阻滯,桃仁的加入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緩解症狀。
- 潤腸通便,促進排泄: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毒素,改善便祕症狀。茄症常伴隨便祕,桃仁的加入有助於清除腸道積滯,改善排便狀況,輔助治療。
「茄症丸」方劑中含有「銅綠」一物,實屬罕見,且並非正統中醫藥材。此處所指的「銅綠」應為「銅銹」,即銅器表面因氧化而生成的綠色物質,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古籍記載,銅銹性寒,味苦,具有一定的解毒、止血功效。而「茄症丸」可能針對某些毒素引起的疾病,銅銹能發揮解毒作用,同時也能針對症狀中可能出現的出血情況,起到止血的效果。
然而,銅銹並非傳統中藥材,其使用需謹慎,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指導,才能確保安全有效。
茄症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治療各類皮膚病和癥症。方劑中包含雄黃,這在中醫理論上是有其特定的目的與意義。雄黃,作為一種傳統藥材,含有較強的毒性和消毒作用,常被用來驅除體內的寒濕與邪氣。其主要成分砷化物能有效對抗細菌與病菌,從而起到消炎、解毒的效果。這使得雄黃在治療皮膚病變、尤其是濕疹或諸如癬類的疾病方面,具備一定的療效。另外,在古代藥理中,雄黃被認為有驅邪的功能,能夠幫助改善身體的狀態,增強免疫力。然而,由於雄黃的毒性,在用藥時必須謹慎控制劑量,避免對身體造成副作用。因此,茄症丸的組成設計中,意在結合雄黃的療效與其他藥材之和諧,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茄症丸方中加入五味子,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收斂固澀: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收斂止瀉,防止腸道滑脫,對於茄症引起的腹瀉、脫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益氣生津:五味子能益氣生津,補益脾肺腎氣,有助於改善茄症所致的氣虛津虧,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因此,五味子在茄症丸方中發揮着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茄症丸」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茄症,即「熱毒攻肺」,症狀多為發熱、咳嗽、痰多、胸悶等。冰片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肺熱。
- 開竅止痛: 冰片性芳香,具有開竅止痛的作用。茄症常伴有胸痛、咽痛等症狀,冰片可通過開竅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因此,冰片在「茄症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開竅止痛,幫助患者快速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稱:茄症丸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 陰挺(陰戶有物挺出):因「房事違理」或「意淫不遂」,陰道內有異物突出,形狀如茄,阻礙性交。
- 陰菌(陰中腫物):陰道內突出物形如菌狀,周圍腫痛、痛癢不定,色紅且緊繃,伴隨黃色分泌物,並有小便重墜感、尿頻及午後發熱。
此方主要針對婦科下焦濕熱瘀結、氣血失調所致的陰道腫物,症狀多與現代醫學中的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或慢性炎症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枯礬(6兩):
- 燥濕收斂、殺蟲止癢,為君藥。其高劑量使用顯示「收濕斂瘡」為主要目的,針對分泌物(黃水)及腫痛。
- 桃仁(1兩):
- 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挺出如茄」屬氣血瘀結),輔助消腫。
- 銅綠(5錢)、雄黃(5錢):
- 銅綠解毒祛腐,雄黃燥濕殺蟲,二者協力清除濕熱毒邪(對應「紅緊腫痛」)。雄黃為衣,增強外用解毒之效。
- 五味(5錢):
- 應為「五味子」,具收澀作用,輔助枯礬固攝下焦,減少滲出。
- 梅片(冰片,1錢):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助藥透達病所,緩解痛癢。
製劑特點:
- 蜜丸納入陰道:煉蜜為丸可緩釋藥效,橄欖形便於深置,雄黃衣加強局部殺菌。
- 烊化吸收:藥物逐漸溶解,直接作用於病灶,屬於中醫「栓劑」或「坐藥」用法。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燥濕解毒+活血收澀為主,針對下焦濕熱瘀阻:
- 枯礬、雄黃解決濕毒(分泌物、腫癢);
- 桃仁、銅綠化解瘀滯(腫物突出、疼痛);
- 五味、冰片調節局部的氣血運行與感覺異常(痛癢不定)。
整體符合「清熱祛濕、化瘀斂瘡」之法,推測對輕度脫垂或炎症性腫脹可能有一定緩解作用,但需結合體質辨證。
傳統服藥法
枯礬6兩,桃仁1兩,銅綠5錢,雄黃5錢,五味5錢,梅片1錢。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一錢四分重之橄欖形丸,雄黃為衣,瓷壇存貯。
將橄欖丸,輕輕納入陰道深處,約2日間,藥丸漸次烊化,用淨水洗淨,再納入1丸,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引起阴道干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茄症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哈爾濱方)。 組成:枯礬6兩,桃仁1兩,銅綠5錢,雄黃5錢,五味5錢,梅片1錢。 主治:陰挺。房事違理,意淫不遂,陰戶之中,有物挺出,形如茄狀,障礙交合。陰菌。陰中挺出,形如茵狀,四圍腫痛,痛癢無定,其色紅緊,流下黃水,小便重墜,溲數晡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