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寶丹
WU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案》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寶丹中加入白礬,主要是為了其 收斂止瀉 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 燥濕止瀉、解毒止痛 的作用。
在五寶丹中,白礬與其他藥材相配,可以有效地 固澀腸胃,止瀉止痛。白礬還能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劑[五寶丹]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五寶丹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五寶丹方劑中包含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斂精: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益氣斂陰、生津止渴、收斂固澀之功效。五寶丹常用於治療腎虛、遺精、滑精等症狀,五味子可以補腎固精,防止精氣外泄。
- 增強效力:五寶丹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山藥等也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五味子與之配合,可以增強補腎固精的功效,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療效。
總而言之,五味子在五寶丹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補腎固精,還能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五寶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由於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是由砷化物組成,歷史上在中醫中常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強效的抗菌和抗病毒特性,使其在治療各類感染性疾病方面具備一定的功效。此外,雄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輔助療法,在解毒和安神方面的效果也頗受重視。
然而,雄黃的使用需要謹慎,因為其含有有毒成分,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在五寶丹的配方中,雄黃通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以達到調和效果,減少其毒性,並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因此,雖然雄黃是一種具有爭議性的成分,但在適當的劑量和正確的使用方式下,仍然能在五寶丹中發揮出其特殊的療效。這種組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得五寶丹在中醫藥的應用中仍然保持著重要的地位。
五寶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蛇牀子,這主要是因為蛇牀子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蛇牀子性味辛、溫,具有較強的驅蟲作用,對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有顯著效果。此外,蛇牀子還能夠補腎壯陽,對於改善男性功能和治療因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十分有效。在五寶丹中,蛇牀子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協同增強整體的療效。
此外,蛇牀子亦被認為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這使得它在對抗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獨特的藥理特性使得五寶丹不僅能在治療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還能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總的來說,蛇牀子在五寶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方劑組成的科學性及其綜合調理的理論。
五寶丹中含有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五寶丹通常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而桃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達到治療目的。
- 消腫止痛: 桃仁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血瘀所致的腫痛,例如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桃仁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總而言之,五寶丹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寶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原載主治「婦女子宮寒冷,赤白帶下,經血不調,少腹疼痛,瘀結成塊」,皆屬婦科虛寒夾瘀之證。
- 子宮寒冷:多因腎陽不足或寒邪內侵,導致胞宮失溫,常見經期延後、經色黯黑、畏寒肢冷等。
- 赤白帶下:寒濕下注,帶脈不固,濕濁與瘀血相搏,故分泌物夾雜赤白二色。
- 經血不調、少腹疼痛:寒凝血瘀,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 瘀結成塊:久病入絡,瘀血內停,結於胞宮,形成癥瘕積聚。
然方後註記「開瞽復明,瞳神缺者能圓,陷者能起,突者能平」,顯示此方亦被用於眼疾,涵蓋瞳神變形(如萎縮、突出)、視物昏矇等,推測其機理可能與「肝腎同治」及「活血散結」相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分析
夜明砂(蝙蝠糞)
- 性味鹹寒,入肝經。傳統用於清肝明目、散血消積。
- 主治目盲障翳,取其「濁陰出下竅」之性,導瘀熱下行;醋炒緩其寒性,助入血分。
晚蠶砂(蠶糞)
- 性味甘辛溫,入肝脾經。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 《本草綱目》載其治「崩中帶下」,配合醋炒增強收斂固帶之效。
鳳凰退(雞蛋殼內膜)
- 甘平,入肺脾經。功能收斂生肌、退翳明目。
- 用於眼瞼潰爛、角膜混濁,此處取其「以皮走皮」之象,修復瞳神異常。
老母鴨肝、嫩雄雞肝
- 鴨肝甘鹹微寒,雞肝甘溫,二者皆入肝經。
- 肝為藏血之臟,「以肝補肝」;鴨肝偏滋陰,雞肝偏溫補,合用調和陰陽,滋養肝血以明目,兼溫胞宮。
組方邏輯
從臟腑論治
- 肝腎同調:目為肝竅,瞳神屬腎。方中鴨肝、雞肝直補肝血,夜明砂清肝瘀,暗合「乙癸同源」之理。
- 脾胃為樞:蠶砂健脾化濕,鳳凰退化濁生新,助氣血生化以養目及胞宮。
從氣血論治
- 活血消瘀:夜明砂、蠶砂均能散瘀;動物肝臟富含血質,寓「血中之氣藥」之意,促進血行。
- 溫通散寒:雞肝性溫,蠶砂辛散,合用溫通少腹瘀結,適合子宮寒冷之證。
特殊用法象思維
- 動物藥「同氣相求」:肝臟為血氣所聚,用之補人體肝血;卵膜(鳳凰退)類比眼膜,修復瞳神形態。
- 醋炒與酒服:醋引藥入肝經,酒行藥勢,共奏溫通活血之效。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主治看似分涉婦科與眼疾,然其核心機理實為「溫養肝血、化瘀通絡」:
- 婦科應用:肝經繞陰器,寒凝血瘀發為帶下癥瘕,溫肝血、散瘀結自能調經止帶。
- 眼科應用:肝開竅於目,血瘀或血虛皆可致目疾,活血養血則瞳神得濡,形態復常。
總結:五寶丹透過動物藥與礦物藥的配伍,體現「血肉有情」與「取象比類」的用藥思路,既治標(化瘀散結),亦固本(養肝溫腎),故能跨科別取效。
傳統服藥法
夜明砂(水洗極淨,曬乾,醋炒)、晚蠶砂(揀去土子,極淨,醋炒)、鳳凰退(殼內白衣,洗淨,微火焙乾,如焦者不用)、老母鴨肝(水泡切片,新瓦焙乾,忌鐵器)、嫩雄雞肝(制如前)各等分。
開瞽復明,瞳神缺者能圓,陷者能起,突者能平。
上各為極細末,和勻。
每日早晚用酒調服3錢,服至7日見效;如重者,再服1料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寶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 服用五寶丹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寶丹,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鍾乳石3分,朱砂3分,珍珠3分,琥珀分半,冰片分半。 主治:蠟燭疳瘡。
五寶丹,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靈磁石1兩2錢,飛朱砂6錢,上雄精3錢,梅片3分,元寸香3分。 主治:諸瘡及疔毒腐爛。
五寶丹, 出處:《中醫喉科學講義》。 組成:熟石膏5錢,腰黃1錢,膽礬5分,硼砂5錢(炒),冰片4分。 主治:喉痹,喉痛,喉風,乳蛾。
五寶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案》。 組成:枯礬4兩,銅綠3錢4分,五味子3錢4分,雄黃1錢4分,蛇床子6錢7分,桃仁6錢7分。 主治:調經,止帶,鎮痛。主治:婦女子宮寒冷,赤白帶下,經血不調,少腹疼痛,瘀結成塊。
五寶丹,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鉛粉3錢(銅勺內隔紙焙黃,微火緩焙,勿令焦黑),珍珠1錢(勿見火,另研),滴乳粉1錢(煅淨,取極細末),琥珀1錢(勿見火,另研),朱砂(水飛)1錢。 主治:虛人結毒,不勝三白丹,及服三白丹餘毒未盡者。
五寶丹, 出處:《一草亭》。 組成: 五寶丹(《一草亭》。)出處:《一草亭》。組成:夜明砂(水洗極淨,曬乾,醋炒)、晚蠶砂(揀去土子,極淨,醋炒)、鳳凰退(殼內白衣,洗淨,微火焙乾,如焦者不用)、老母鴨肝(水泡切片,新瓦焙乾,忌鐵器)、嫩雄雞肝(制如前)各等分。主治:開瞽復明,瞳神缺者能圓,陷者能起,突者能平。 。 主治:開瞽復明,瞳神缺者能圓,陷者能起,突者能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