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子散

HUI XIANG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胃經 15%
脾經 13%
膀胱經 12%
腎經 11%
大腸經 6%
肺經 5%
心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肝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理氣止痛,化痰散結。

主治

小腸受邪,控睾痛引少腹

小腸受邪,控睾痛引少腹。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茴香子散,治小腸受邪,控睾痛引少腹,其效甚捷。」

傳統服藥法


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人參半兩,菖蒲(切,米泔浸一日,炒)1兩,甘草(炙,銼)1分。
上為散。
每服3錢匕,以冷米飲調下,如人行3里再服。

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辛溫,能理氣止痛,散結消腫;蓽澄茄辛苦,能行氣止痛,散結消腫;川楝子苦寒,能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木香辛苦,能行氣止痛,散結消腫;葫蘆巴辛苦,能行氣止痛,散結消腫;橘皮辛苦,能行氣止痛,散結消腫;檳榔苦辛,能行氣止痛,散結消腫。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止痛,化痰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霍亂腹股溝疝氣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上吐下瀉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茴香子(炒)、馬藺花(炒)、葶藶(紙上炒)各等分。 主治:小便不通。

茴香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茴香子(炒)1兩,京三棱(煨,銼)1兩,薑黃半兩,馬藺花(醋炒)半兩,沒藥(研)1分,乾薑(炮)1分。 主治:小腸、膀胱疝氣疼痛。

茴香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人參半兩,菖蒲(切,米泔浸1日,炒)1兩,甘草(炙,銼)1分。 主治:霍亂吐瀉,轉筋煩悶。

茴香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茴香子(炒)1兩半,蓽澄茄1兩半,楝實(銼)1兩半,木香1兩半,葫蘆巴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檳榔(銼)半兩。 主治:小腸受邪,控睾痛引少腹。

茴香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茴香子(炒)、桃仁(炒去皮尖雙仁)、乾薑(炮)、甘草(炙,銼)、桂(去粗皮)、熟乾地黃(焙)、石斛(去根,銼)、杜仲(去粗皮,切,焙)各等分。 主治:腎脹,氣攻腰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