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蓽澄茄丸

MU XIANG BI CHENG QI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5%
胃經 11%
膀胱經 11%
心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7%
腎經 7%
小腸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蓽澄茄丸方劑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蓽澄茄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與木香同用,可加強行氣止痛之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腸鳴腹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溫脾暖胃: 蓽澄茄性溫,可溫脾暖胃,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消化不良等問題。在木香蓽澄茄丸中,蓽澄茄與木香的溫暖作用相互配合,可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木香蓽澄茄丸中包含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積止痛: 川楝子苦寒,善於降氣止痛,並能消積化滯,與方中木香、蓽澄茄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疏肝理氣: 川楝子入肝經,具備疏肝理氣之效,能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脇脹悶、脅肋疼痛等症狀。此作用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木香蓽澄茄丸中包含木香,主要是因為木香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健脾和胃: 木香能增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瀉等問題。

木香與蓽澄茄等藥材搭配,共同發揮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達到治療腸胃疾病的目的。

木香蓽澄茄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方中木香、蓽澄茄皆具行氣止痛之效,與茴香配伍,可增強其行氣止痛之力,協同作用於腸胃,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溫中散寒: 茴香具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助消化,緩解因寒氣入侵而導致的胃脘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方中加入茴香,可增強其溫中散寒之效,對於寒性腹痛效果更佳。

木香蓽澄茄丸中加入桃仁,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之效。

桃仁味苦甘,性平,歸心、肝、肺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在木香蓽澄茄丸中,桃仁與其他藥材如木香、蓽澄茄等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脇疼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木香蓽澄茄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鎮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鎮痙之效。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疼痛、四肢抽搐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全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木香、蓽澄茄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燥濕化痰、止痛鎮痙的功效,從而提高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木香蓽澄茄丸主治功效分析

木香蓽澄茄丸,出自《雞峰普濟方》,主治疝氣及下部濕冷,臍腹疼痛。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主要針對寒濕之邪侵襲下焦所致的病症。方中以蓽澄茄為君藥,其性溫熱,入脾、胃、膀胱經,具有良好的散寒止痛、行氣活血功效,能直達病所,驅散下焦寒濕之邪,並緩解疼痛。

臣藥包括:

  • 川楝子:疏肝解鬱,和胃消食,行氣止痛。此處取其疏肝理氣、引導藥物下行之功,以加強荜澄茄的止痛效果。
  •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木香能調理脾胃,增強運化功能,化濕和中,有助於排除體內濕邪,並緩解因氣機不暢而引起的腹痛。

佐藥包括:

  • 舶上茴香:溫脾開胃,緩急止痛。茴香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並可緩解腹部痙攣疼痛。
  •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桃仁在此主要發揮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下焦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
  • 全蠍:祛風止痙,通絡止痛。全蠍可祛除風邪,解痙止痛,對於寒濕夾雜風邪所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諸藥合用,共奏散寒止痛,行氣活血,溫通下焦之功。

綜合而言,木香蓽澄茄丸以溫熱散寒為主,兼以行氣活血止痛。通過驅除下焦寒濕之邪,調理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疝氣及下部濕冷,臍腹疼痛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蓽澄茄1兩,川楝子1兩,木香1兩,舶上茴香1兩,桃仁1兩,蠍1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蓽澄茄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蓽澄茄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蓽澄茄1兩,川楝子1兩,木香1兩,舶上茴香1兩,桃仁1兩,蠍1分。 主治:疝氣及下部濕冷,臍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