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湯以「茴香」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食積不消、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行氣止痛,通乳下乳:茴香亦可行氣止痛,通乳下乳。對於產後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等症狀,亦可使用。
因此,茴香湯以「茴香」為主要藥材,正是因為其獨特的藥性,能夠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茴香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高良薑性溫,亦有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兩者合用,可增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
-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茴香雖溫,但其性偏燥,易耗氣陰;高良薑性溫,可緩解茴香的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更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服用。
茴香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燥濕,健脾和胃: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理氣止痛的功效。與茴香搭配,能加強其理氣和胃、消食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濕氣困阻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 協同增效: 蒼朮善於燥濕化痰,而茴香則擅長行氣止痛。兩者合用,可互相增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濕阻中焦、脾胃不和的脘腹脹痛時,蒼朮能燥濕化痰,促進脾胃運化,而茴香則能行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茴香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茴香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散寒解表之效。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茴香的辛辣之性,使其藥力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茴香的苦味,使藥物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順從性。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能與茴香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總之,甘草在茴香湯中的加入,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其成為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茴香湯」,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元氣不足,臟器虛弱而有寒氣,臍部和腹部脹滿,(疒丂)刺疼痛,不想吃喝,並且怕冷。
茴香湯的主要成分包括茴香、高良薑、蒼朮、甘草。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茴香湯」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元氣不足,臟器虛弱而有寒氣,臍部和腹部脹滿,(疒丂)刺疼痛,不想吃喝,並且怕冷。
傳統服藥法
白芷(不見火)2兩,肉桂(不見火)2兩,桔梗(焙)30兩,茴香6兩,甘草(並炒)6兩。
寬中,益氣,溫胃。
上為末。
每服1錢,鹽少許,食前沸湯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茴香湯性溫,體質虛熱者慎用。
- 茴香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湯,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茴香(去土,炒)6斤,川楝子(洗,炒)2斤,陳皮(炒)2斤,甘草(炒)7斤,鹽(炒)1斤。 主治:溫中益氣,利胸膈,進飲食。主治:元臟氣虛冷,臍腹脹滿,(疒丂)刺疼痛,不思飲食及一切冷氣。
茴香湯, 出處:《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組成:白芷(不見火)2兩,肉桂(不見火)2兩,桔梗(焙)30兩,茴香6兩,甘草(并炒)6兩。 主治:寬中,益氣,溫胃。主治:元臟氣虛冷,臍腹脹滿,(疒丂)刺疼痛,不思飲食及一切冷氣。
茴香湯,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 茴香湯(《活幼心書》卷下。)出處:《活幼心書》卷下。組成:茴香(炒)1兩半,良薑(銼,用東壁土炒)1兩半,蒼朮(如前制)2兩,甘草(炙)1兩。主治:和脾胃,進飲食,理腹痛,散邪氣。 。 主治:和脾胃,進飲食,理腹痛,散邪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