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茴香金鈴丸

HUI XIANG JIN LING WAN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3%
胃經 19%
腎經 14%
脾經 14%
肺經 7%
心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奔豚氣。

傳統服藥法

金鈴子(每個銼作4片,用僵蠶半兩去絲嘴,同煎令香熟,去僵蠶不用)1兩,茴香(微炒)1兩,馬藺花1兩,吳茱萸(湯洗7次,炒令香熟)1兩,石茱萸(酒浸,炒令香熟)1兩,山茱萸1兩,青皮1兩,陳皮1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食前溫酒、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苦楝子性苦,寒,有小毒。主要功效行氣止痛;殺蟲。主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

白僵蠶性鹹、辛、平。主治祛風解痙、化痰散結解毒利咽。治中風失音、中風口歪眼斜、驚癇、頭風、偏正頭痛、喉風。喉痺、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咽喉腫痛、瘰癧、痄腮、風疹、瘡毒

茴香性辛、溫。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馬藺花性微苦,辛,微甘,寒。主要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主喉痹;吐血;衄血;崩漏;便血;淋證;疝氣;痔瘡;癰疽;燙傷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山茱萸性味酸、性微溫。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金鈴丸,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金鈴子(每個銼作4片,用僵蠶半兩去絲嘴,同煎令香熟,去僵蠶不用)1兩,茴香(微炒)1兩,馬藺花1兩,吳茱萸(湯洗7次,炒令香熟)1兩,石茱萸(酒浸,炒令香熟)1兩,山茱萸1兩,青皮1兩,陳皮1兩。 主治:奔豚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吳萸內消散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