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奔豚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奔豚氣
奔豚氣,又稱「奔豚」、「賁豚」或「賁豚氣」,為中醫病名,首見於《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此病以患者自覺氣從少腹上衝胸咽,如豚(小豬)奔突之狀為主要特徵,發作時常伴隨驚恐不安、胸悶氣逆,甚則腹痛、煩躁等症狀。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奔豚氣的成因多與肝、腎、衝脈功能失調相關,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 情志所傷:七情過極,尤以驚恐、憂思為甚,導致肝氣鬱結,氣機逆亂,上衝發為奔豚。
- 寒氣內侵:下焦虛寒,寒邪乘虛內襲,引動衝脈之氣上逆。
- 水飲內停:脾腎陽虛,水濕不化,積聚成飲,隨氣上衝。
- 衝脈失和:衝脈隸屬肝腎,若肝腎不足或衝脈氣逆,易引發氣上衝胸之症。
證型與臨床表現
根據病機不同,奔豚氣可分為以下常見證型:
- 肝鬱氣逆型:多因情志不遂,症見氣從少腹上衝、胸脅脹滿、煩躁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 寒飲上犯型:下焦虛寒或水飲內停,症見氣上衝時伴腹中冷痛、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滑,脈沉緊。
- 陽虛衝逆型:腎陽不足,衝脈失固,症見氣逆時心悸、腰膝酸軟,舌淡胖,脈沉弱。
治法與方藥
中醫治療奔豚氣以調暢氣機、平衝降逆為原則,依證型選方:
- 肝鬱氣逆:宜疏肝解鬱,方選《金匱要略》奔豚湯(甘草、川芎、當歸、半夏、黃芩等)。
- 寒飲上犯:宜溫陽化飲,方選桂枝加桂湯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溫通心陽、平衝降逆。
- 陽虛衝逆:宜溫補腎陽,方選腎氣丸加減,佐以鎮攝衝脈之品。
與現代醫學的關聯
奔豚氣的症狀與現代醫學的「腸道功能紊亂」、「焦慮症引發的軀體化障礙」或「歇斯底里症」部分表現相似,但中醫從氣機升降與臟腑辨證切入,強調整體調理。
奔豚氣作為中醫特有的病證,體現了「氣化失常」的理論核心,臨床需細辨寒熱虛實,方能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