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散

ZAO J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心經 19%
脾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8%
肝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7%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皁莢散中含有皁莢,主要原因如下:

  1. 皁莢性寒,味苦,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殺蟲止癢之效。 皁莢散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皮膚濕疹、疥瘡等症,而皁莢的藥性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治療作用。
  2. 皁莢散中其他藥材多為辛溫解表之品,與皁莢寒涼之性相配,寒熱相濟,可使藥力更顯著。 皁莢散中常配伍如羌活、防風等藥材,以達到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效果。皁莢與這些藥材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皁莢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其溫經散寒作用,可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狀,而皁莢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筋骨、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桂枝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此外,桂枝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解除氣血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因此,皁莢散中加入桂枝,可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更能有效治療寒邪客於筋骨的疼痛。

皁莢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皁莢散中藥性偏寒涼,而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皁莢的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服用。

二、增強藥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可增強皁莢散的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甘草還能解毒,減輕皂莢的毒性,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因此,皂莢散中加入甘草,不僅可以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

主治功效


皁莢散

皁莢散出處《金匱要略》,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結核,咳嗽,哮喘等疾病。

皁莢散組成

  1.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2. 桂枝:味辛,性溫,歸肺、心、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止痛安神之功。可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發熱,咳嗽,風濕病,關節炎,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3.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補中,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之功。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皁莢散功效

皁莢散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結核,咳嗽,哮喘等疾病。

皁莢散主治

肺痿吐涎沫:肺結核患者咳出帶有黏液的痰液。

皁莢散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3次。

皁莢散禁忌

陰虛火旺者慎用。

皁莢散總結

皁莢散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結核,咳嗽,哮喘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長肥皂莢2錢,白鹽半兩。
上同燒赤,為細末。
常擦。
方中皂莢用量,《醫方類聚》作「二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期間服用。
  • 本方有緩急止痛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排尿困難鼻塞尿道炎原發性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癤和癰鼻咽腫瘤肺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臭多痰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白蒺藜各等分。 主治:大小便不通。

皂莢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皂莢(炙黃焦)1兩,荊芥1兩,胡椒1兩。 主治:齒風蛀,疼痛不可忍。

皂莢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皂莢(豬牙者,燒灰)7梃,烏頭1個(炮裂,去皮臍),沙草根7枚(生)。 主治:風頭痛。

皂莢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皂莢半兩,旅生荞麥半兩,白蒺藜半兩,谷精草半兩,五靈脂半兩,芸薹子半兩。 主治:白虎風,疼痛。

皂莢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七。 組成: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乾),桂心1兩,甘草1兩半(炙微赤,銼)。 主治:肺痿吐涎沫。

皂莢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皂莢2梃(燒灰),黃芩2分,朱砂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黃丹2分(微炒),檳榔1分,白及半分,乾薑1分(燒灰)。 主治:小兒白禿瘡,癒而復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