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性辛、鹹、溫、有毒。主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 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皂莢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白蒺藜各等分。 主治:大小便不通。
皂莢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皂莢(炙黃焦)1兩,荊芥1兩,胡椒1兩。 主治:齒風蛀,疼痛不可忍。
皂莢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皂莢(豬牙者,燒灰)7梃,烏頭1個(炮裂,去皮臍),沙草根7枚(生)。 主治:風頭痛。
皂莢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皂莢半兩,旅生荞麥半兩,白蒺藜半兩,谷精草半兩,五靈脂半兩,芸薹子半兩。 主治:白虎風,疼痛。
皂莢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七。 組成: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乾),桂心1兩,甘草1兩半(炙微赤,銼)。 主治:肺痿吐涎沫。
皂莢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皂莢2梃(燒灰),黃芩2分,朱砂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黃丹2分(微炒),檳榔1分,白及半分,乾薑1分(燒灰)。 主治:小兒白禿瘡,癒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