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奔豚湯

MU LI BEN TU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8%
膽經 8%
脾經 8%
胃經 8%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牡蠣奔豚湯中包含牡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奔豚病常伴有肝陽上亢,心神不寧,驚悸不安等症狀。牡蠣能平息肝陽,安撫心神,緩解奔豚病的症狀。
  2.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牡蠣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奔豚病常與痰濁阻滯、氣機不利有關。牡蠣能化解痰濁,通利氣機,有助於緩解奔豚病的症狀。

牡蠣奔豚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化氣,助牡蠣溫腎固澀: 牡蠣性寒,擅長收斂固澀,但單用易傷陽氣。桂枝性溫,能溫陽化氣,助牡蠣溫腎固澀,避免寒性過重,使藥效更佳,並促進腎陽溫煦,防止因寒凝而導致的奔豚症狀加重。
  2. 緩解奔豚症的寒凝氣滯: 奔豚症多因寒凝氣滯,導致血脈不通,而桂枝性溫,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可以緩解寒凝氣滯,促進血液循環,配合牡蠣溫腎固澀,有助於緩解奔豚症的症狀。

總而言之,桂枝在牡蠣奔豚湯中起到溫陽化氣、緩解寒凝氣滯的作用,與牡蠣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奔豚症的效果。

牡蠣奔豚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牡蠣奔豚湯以牡蠣、桂枝為主藥,牡蠣性寒、桂枝性溫,甘草性甘平,加入甘草可以調和牡蠣和桂枝的寒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寒熱相搏,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2. 緩解藥物毒性: 牡蠣奔豚湯中牡蠣性寒,使用不當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而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加入甘草可以減輕牡蠣的寒性,保護脾胃,防止出現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牡蠣奔豚湯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牡蠣奔豚湯,出自多部古籍,如《醫心方》、《小品方》、《雜病廣要》、《金匱玉函要略輯義》等,其主治為奔豚病。奔豚病之症狀主要表現為「氣從少腹起衝胸」,並伴隨「手足逆冷」。此病乃因臟腑氣機逆亂,寒邪內侵所致,屬於中醫學中一種較為特殊的病症。

治療原理

牡蠣奔豚湯的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方巧妙,能平肝潛陽、溫經散寒、通陽化氣,從而達到疏導逆氣、調和陰陽之目的。具體分析如下:

牡蠣

牡蠣性味鹹、微寒,歸肝、腎經。其主要功效為:

  • 平肝潛陽:奔豚病多因肝陽上亢,氣機逆亂所致,牡蠣具有平抑肝陽之功效,使氣機歸於正常。
  • 軟堅散結:奔豚病之氣,來勢洶湧,聚結於胸腹,牡蠣能軟堅散結,有助於疏通氣機,消散結聚。
  • 收斂固澀:部分奔豚病患者可能伴有氣逆上衝,牡蠣具有收斂固澀之功,可制約上衝之氣,使氣機平穩。

桂枝

桂枝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其主要功效為:

  • 溫經散寒:奔豚病多因寒邪內侵,導致氣機阻滯,桂枝溫熱之性,能散寒邪,驅散體內陰寒。
  • 發汗解表:通過發汗,有助於將體內寒邪從體表排出,使氣機暢通。
  • 通陽化氣:桂枝能振奮陽氣,促進體內氣機運行,使氣機運行有序,從而緩解氣機逆亂。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

  • 調和諸藥:甘草能調和方中各藥之性,使諸藥合力發揮功效,減少藥物間的相互幹擾。
  • 補脾益氣: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甘草補脾益氣,能促進氣機運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緩急止痛:奔豚病多伴有胸腹疼痛,甘草能緩急止痛,緩解病症之不適。

李根白皮

李根白皮,在牡蠣奔豚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性味苦、平,歸肝、脾經。其主要功效為:

  • 利水消腫:奔豚病之氣上衝,亦可能夾帶水濕,李根白皮有助於利水消腫,減輕水濕對氣機的阻礙。
  • 清熱解毒:部分奔豚病可能與體內鬱熱有關,李根白皮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鬱熱。

綜合分析

牡蠣奔豚湯中,牡蠣以平肝潛陽、軟堅散結為主,針對氣機逆亂之根本;桂枝則以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為要,消除寒邪之影響;甘草則調和諸藥、補益氣機,使整體藥力發揮最佳;李根白皮,則有助於利水消腫,清除邪氣。四藥合用,能使逆亂之氣下降,寒邪散去,氣機得以疏通,從而達到治療奔豚病的目的。

此外,從古籍記載中亦可見,此方應用廣泛,並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味。如《金匱玉函要略輯義》中便有記載,可去黃芩芍藥,加茯苓人參;或去甘草芎藭當歸,加人參桂心等,說明此方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可針對不同體質和症狀進行調整,這亦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總之,牡蠣奔豚湯組方精妙,藥性相輔相成,能有效治療奔豚病之氣從少腹起衝胸、手足逆冷等症狀。此方之精華,在於其從根本上調節臟腑氣機,平衡陰陽,使身體恢復正常運作。

傳統服藥法


牡蠣3兩(熬),桂心8兩,李根白皮一斤(切),甘草3兩(炙)。
上切。
以水1鬥7升,煮取李根皮得7升,去滓,內余藥,再煮取3升,分服5合,日3夜再。
忌生蔥、海藻、菘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手腳冰冷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相同名稱方劑


牡蠣奔豚湯,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組成:牡蠣3兩(熬),桂心8兩,李根白皮1斤(切),甘草3兩(炙)。 主治:奔豚,氣從少腹起撞胸,手足逆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