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續骨丸

XU GU WAN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4%
肝經 24%
心經 16%
腎經 16%
肺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骨折,跌打損傷,疼痛,牙疼。

傳統服藥法

臘月豬脂5兩,蠟半斤(以上先煎),鉛丹4兩(羅),自然銅4兩(研細),蜜陀僧4兩(研細),白礬12兩,麒麟竭1兩(細研),沒藥1兩(細研),乳香1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新鼎中先熔脂,次下蠟,出鼎於冷處,下蜜陀僧、鉛丹、自然銅,暖火再煎,滴入水中不散,出鼎於冷處,下諸藥,用柳篦攪勻,瀉入瓷瓶內,不停手攪至凝,丸如彈子大。且用筍皮之類襯之,極冷收貯。
凡傷折用1丸,入少油火上化開,塗傷痛處,以油單護之。其甚者,以木板夾之,更取1丸,分作小丸,熱蔥酒送下,痛即止。如藥力盡,再覺痛,更1服,痛止即已。骨折者兩上便安。牙疼甚者貼
(《遵生八箋》卷十八)。本方方名,《傷科匯纂》引作「接骨金丹」。

方劑組成解釋

蜂蠟性味甘,淡,平。主要功效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主癰疽發背,潰瘍為斂;急心痛;下痢膿血;久瀉不止;胎動下血;遺精;帶下

鉛丹用鉛、硫磺、硝石等合煉而成,主要成份為四氧化三鉛(Pb3O4)。辛、鹹,寒,有毒。

自然銅性辛、苦、平、無毒。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血瘀疼痛、積聚、癭瘤、瘡瘍、燙傷。

密陀僧性鹹、辛、平、有毒。主要功效燥濕、殺蟲、收斂、防腐、解毒。主瘡瘍潰爛久不收收斂、口瘡、疥癬、狐臭、汗斑、(黑乾)黯、酒皶鼻、燒燙傷、濕疹

白礬性酸澀、寒、有毒。主治祛痰燥濕、解毒殺蟲、止瀉止血。主中風、癲癇、喉痹、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硃砂性甘、涼、有毒。主治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明目。主癲狂、驚悸、心煩、失眠症、眩暈、目昏、腫毒、瘡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續骨丸, 出處:《蘇沈良方》卷九引《靈苑方》。 組成:臘月豬脂5兩,蠟半斤(以上先煎),鉛丹4兩(羅),自然銅4兩(研細),蜜陀僧4兩(研細),白礬12兩,麒麟竭1兩(細研),沒藥1兩(細研),乳香1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 主治:骨折,跌打損傷,疼痛,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整骨丸

相似度 94%

理傷膏

相似度 70%

麥鬭金

相似度 66%

加味蠟礬丸

相似度 61%

紅肉膏

相似度 61%

斂毒散

相似度 61%

補肉藥

相似度 61%

損傷回生散

相似度 57%

博金散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