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骨丸
XU G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蘇沈良方》卷九引《靈苑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續骨丸中加入豬油,主要原因如下:
- 潤滑作用: 豬油富含脂肪酸,具有潤滑骨骼關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滲透至骨骼深處,發揮更佳的療效。
- 增進藥效: 豬油有助於藥物成分的溶解與吸收,提高藥效,並使藥物更容易滲透至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豬油還具備滋潤、溫和的特性,有助於緩解骨骼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續骨丸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封閉藥效: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且遇冷凝固,能將藥材有效包裹封閉,防止藥液揮發流失,並形成一層保護膜,避免藥材受潮變質,有助於藥效持久穩定。
- 提高成丸性:蜂蠟本身具有較強的黏性,加入藥方後可提高藥材的黏合性,使藥丸更易成型,方便服用,且能減少藥材的粉末飛揚,方便儲存。
續骨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骨折、骨痛等問題。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一成分的使用在古代中醫中有其特定的理由。鉛丹,主要成分為硫化鉛,在古代被認為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尤其是其涼血和消腫的特性。根據中醫理論,骨傷往往伴隨著血瘀和腫脹,鉛丹能抑制炎症,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及加速康復。此外,鉛丹在制劑中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其在整體方劑中表現出更佳的療效。然而,由於鉛丹屬於重金屬,現代醫學對其安全性提出了質疑,並在應用上有所限制。因此,在使用續骨丸時,應謹慎考量其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續骨丸中包含自然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自然銅性寒,入肝經,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骨折、跌打損傷後,瘀血阻滯,經絡不通,自然銅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骨骼的修復。
二、收斂生肌,加速骨痂生成: 自然銅亦具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骨痂生成。配合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之品,更能顯著提升續骨效果。
續骨丸中加入密陀僧,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生肌: 密陀僧性寒涼,味甘澀,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幫助骨骼更快修復。
- 清熱解毒: 續骨丸常用於骨折、跌打損傷等外傷,而密陀僧能清熱解毒,可有效預防傷口感染,避免化膿潰爛,進一步促進骨骼癒合。
密陀僧的加入,有助於續骨丸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促進骨折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續骨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骨折後,傷口常伴有出血,白礬可以收斂血管,止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定痛: 白礬還具有一定的消腫定痛作用。骨折後,傷口周圍容易腫脹疼痛,白礬可以消散瘀血,消腫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總之,白礬在續骨丸中起到收斂止血、消腫定痛的作用,輔助骨骼癒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續骨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骨折、跌打損傷等所引起的瘀血腫痛,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 促進骨骼癒合:沒藥中含有豐富的樹脂成分,具有促進骨細胞生長、修復骨骼組織的功能。對於骨折患者,可幫助骨骼癒合,減少骨痂形成時間,促進功能恢復。
因此,續骨丸中加入沒藥,可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及促進骨骼癒合的作用,有助於骨折等傷病的治療。
續骨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續骨丸多用於骨折、跌打損傷等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減輕疼痛,利於骨骼癒合。
- 消腫生肌,促進癒合:乳香也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創傷癒合,加速骨骼生長。在續骨丸中,乳香能促進骨組織的修復,使骨折部位更快癒合。
續骨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廣泛應用於中醫治療中。其中,硃砂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硃砂主要成分為硫酸鋇,具有良好的鎮靜和安神作用。在續骨丸中,硃砂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因疾病引起的焦慮與不安,使患者在服用該方劑後,能感受到心理上的舒緩與放鬆。此外,硃砂也被認為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升整體方劑的協同作用,從而增強對於補腎強骨的療效。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腎虛則骨弱,延續骨的健康與強壯是治療的重點。硃砂在此方劑中的存在,不僅是為了實現生理上的療效,也在情緒及心理層面上給予患者支持,達到身心合一的治療效果。透過這樣的配方,續骨丸能更全面地促進健康,達到補腎、強骨、促進恢復的目的。
主治功效
續骨丸主治功效分析
續骨丸主要用於治療骨折、跌打損傷、疼痛,以及牙疼。
治療原理分析
外用
續骨丸外用時,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成分發揮作用:
- 豬油、蜂蠟:作為基質,提供滋潤和保護作用,有助於藥物附著和滲透。
- 鉛丹、密陀僧、白礬:具有消炎、抗菌、解毒的功效,可以控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自然銅:能夠活血化瘀,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
- 沒藥、乳香:可以鎮痛、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疼痛和促進組織修復。
- 硃砂:此方中硃砂外用, 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毒,預防感染。
內服
續骨丸內服時(《聖濟總錄》記載),主要以童子小便煎服,旨在利用小便的「敗血」排出功效,加速體內瘀血的清除,從而促進骨折的癒合。
綜合作用
- **《蘇沈良方》**中提到「骨折者兩上便安,牙疼甚者貼之即止」,說明續骨丸對於骨折和牙疼都有顯著的療效。
- 「如藥力盡,再覺痛,更一服,痛止即已」則強調了續骨丸的止痛效果,並且可以根據疼痛情況調整用藥。
- 方中多種藥物協同作用,既能控制感染,又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從而加速骨折和損傷的恢復。
總結
續骨丸是一個以外用為主,兼顧內服的複方製劑。其通過多種藥物的綜合作用,達到消炎抗菌、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有效治療骨折、跌打損傷和牙疼等症。古人通過長期實踐驗證了其療效,並將其記載於醫書之中,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治療經驗。
傳統服藥法
臘月豬脂5兩,蠟半斤(以上先煎),鉛丹4兩(羅),自然銅4兩(研細),蜜陀僧4兩(研細),白礬12兩,麒麟竭1兩(細研),沒藥1兩(細研),乳香1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新鼎中先熔脂,次下蠟,出鼎於冷處,下蜜陀僧、鉛丹、自然銅,暖火再煎,滴入水中不散,出鼎於冷處,下諸藥,用柳篦攪勻,瀉入瓷瓶內,不停手攪至凝,丸如彈子大。且用筍皮之類襯之,極冷收貯。
凡傷折用1丸,入少油火上化開,塗傷痛處,以油單護之。其甚者,以木板夾之,更取1丸,分作小丸,熱蔥酒送下,痛即止。如藥力盡,再覺痛,更1服,痛止即已。骨折者兩上便安。牙疼甚者貼
(《遵生八箋》卷十八)。本方方名,《傷科匯纂》引作「接骨金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續骨丸, 出處:《蘇沈良方》卷九引《靈苑方》。 組成:臘月豬脂5兩,蠟半斤(以上先煎),鉛丹4兩(羅),自然銅4兩(研細),蜜陀僧4兩(研細),白礬12兩,麒麟竭1兩(細研),沒藥1兩(細研),乳香1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 主治:骨折,跌打損傷,疼痛,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