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煨肝散

WEI GAN SAN

出處典籍: 《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1%
胃經 21%
肝經 13%
肺經 13%
腎經 7%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5%
心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脾元虛冷,滑泄不止,口內生瘡,腹中冷,不思飲食。

傳統服藥法

蒼朮3兩,縮砂(去皮)、柴胡(去蘆)、厚朴(薑汁炙,去皮)、桔梗1兩,蕪荑3分,桂心2分(去皮),陳皮(去白)半兩,遠志(去心)半兩,北紫苑半兩,胡椒1分。
暖胃消食,止瀉。
上為末。
每服用豶豬肝4兩,切作3片,每片用末1大錢許,摻於肝上,入蔥白、蒔蘿、鹽等,令有滋味,一重重布了,麩片裹之,塘灰火內煨令通熟,面焦黃色即得,去面取肝,空心服之,其面可2分以來
忌生冷、毒物等。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砂仁性味辛、溫。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蕪荑性苦,辛,溫。主要功效殺蟲消積;除濕止痢。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瘡湯;疥癬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遠志性辛、苦、性微溫。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誌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紫菀性味苦、辛、溫。主治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用於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胡椒性辛、熱。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用於脾胃受寒、胃寒嘔吐、食慾減退、脘腹冷痛、腹痛泄瀉、食慾不振、癲癇痰多。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煨肝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川椒(去目出汗)半兩,茴香(炒)半兩,縮砂仁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半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朮1兩,(上2味,入生薑4兩,用醋煮10數沸,焙乾)。 主治:臟腑久虛,挾寒滑泄,全不入食,口生白瘡。

煨肝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蒼朮3兩,縮砂(去皮)1兩,柴胡(去蘆)1兩,厚朴(薑汁炙,去皮)1兩,桔梗1兩,蕪荑3分,桂心2分(去皮),陳皮(去白)半兩,遠志(去心)半兩,北紫苑半兩,胡椒1分。 主治:暖胃消食,止瀉。主治:脾元虛冷,滑泄不止,口內生瘡,腹中冷,不思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