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敗毒飲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熱邪毒鬱於肌膚,發熱、頭痛、疹出不暢等症,升麻能促進體表散熱,使疹子順利排出,減輕瘙癢。
- 升陽解毒,鼓舞正氣: 升麻具有升陽解毒的功效,可以提升人體陽氣,增強抵抗力,驅散外邪,加速毒素排出。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惡寒、頭痛、咽痛等,升麻可以起到解毒扶正的作用。
因此,升麻在防風敗毒飲中起著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升陽解毒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病患康復。
防風敗毒飲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葛根具備疏散風熱、升陽解表之效,可有效緩解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防風敗毒飲主治風熱感冒,葛根的加入可助其發揮解表透疹之功,促進病邪外泄,達到快速退熱的效果。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葛根亦具備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防風敗毒飲中,葛根的加入,不僅可增強其解表功效,更可起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防風敗毒飲方中包含防風,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解表: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之效。方中因有外感風邪之症,故需以防風解表,散寒發汗,以達驅邪外出之目的。
- 止痛止癢:防風兼具止痛止癢功效。方中若伴隨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防風可發揮其緩解作用,提高療效。
防風敗毒飲中加入赤芍,主要是針對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赤芍性苦寒,入肝經,能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對於熱毒壅盛、血瘀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有較好的療效。而防風敗毒飲本身主治風熱感冒、瘡瘍腫毒、濕疹等病症,多伴有發熱、口渴、咽痛、皮疹等症狀,赤芍加入其中,正好能起到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病的目的。
防風敗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防風敗毒飲屬於辛涼解表之劑,其中部分藥材如防風、荊芥性較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脾胃等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增強解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提高藥效。同時,甘草能保護脾胃,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防風敗毒飲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用於痘疹(如天花、水痘)及麻疹初期,症見皮膚隱疹、發熱等表熱證。古代醫家認為,痘疹麻疹均屬「外感熱毒鬱於肌表」,需透發邪氣、清解熱毒。方中防風、升麻、葛根等藥協同,既能疏風透疹,又能清熱解毒,符合「火鬱發之」的治療原則。
組成與藥理邏輯
升麻、葛根:
- 升麻性辛涼,善解肌透表、升發陽明熱毒,為痘疹初起要藥。《本草綱目》載其「解百毒,辟瘟疫」。
- 葛根生津解肌,助升麻透邪外出,兼緩疹熱傷津之弊。二者合用,強化疏表透疹之力。
防風:
- 辛溫發散,祛風勝濕,既能助升麻葛根透邪,又可防風寒外束導致疹毒內陷。《本草經疏》言其「治風通用,散濕亦宜」。
赤芍、甘草:
- 赤芍涼血活血,防熱毒瘀滯血絡;甘草調和藥性、解毒緩急,合赤芍甘酸化陰,兼顧護陰液。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透發為主,清解為輔」,針對痘疹麻疹初起,邪在衛分或氣分階段:
- 透邪:升麻、葛根、防風協同開腠理,促疹毒外達。
- 清熱:赤芍清血熱,防毒邪深陷營血;升麻兼清陽明熱毒。
- 外用輔助:活蜆子水(含鹽分)清熱解毒,天水散(滑石、甘草)外用收濕止癢,內外合治增強療效。
總結
防風敗毒飲的組方體現「給邪出路」的思路,通過解表透疹、涼血和營,使熱毒從表而解,避免內傳生變。其配伍簡練,契合痘疹初期病機,屬「汗法」與「清法」並用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升麻、葛根、防風、赤芍、甘草。
水煎服。外用活蜆子不拘多少,以水養5-7日,旋取其水洗,用天水散拭之。
防風敗毒散(《片玉痘疹》卷十二)、防風葛根湯(《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
- 本方中升麻、葛根具有升清散熱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孕婦及體質虛弱者使用。
- 本方中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風寒感冒患者使用。
- 本方中赤芍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月經期間及有出血傾向者使用。
相關疾病
蕁麻疹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敗毒飲,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升麻、葛根、防風、赤芍、甘草。 主治:痘發癮疹及麻疹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