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滋陰清血湯

ZI YIN QING XUE TANG

出處典籍:《眼科臨症筆記》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腎經 21%
肝經 21%
肺經 16%
心經 11%
膀胱經 8%
胃經 5%
脾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2%
小腸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赤膜下垂症(沙眼性血管翳)。症見頭疼,赤絲滿目,熱淚不止,從風輪上際生赤膜一片,下侵瞳神,視物昏澀痠疼。

傳統服藥法

知母5錢,黃柏3錢,生地6錢,石決明8錢,軟蒺藜3錢,木通3錢,澤瀉3錢,生牡蠣4錢,車前子3錢(外包),生龜版4錢,銀花3錢,菊花3錢,地骨皮3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知母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用於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黃柏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陰虛火旺、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盜汗骨蒸。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石決明性味鹹、寒。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於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勞熱、青盲內障。

沙苑子性甘,溫。主治補肝,益腎,明目,固精。用於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遺精早洩,小便頻數,遺尿,尿血,白帶。

木通性苦、寒。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牡蠣性味鹹、微寒。主治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常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車前子性味甘、淡、微寒。主治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祛痰。用於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龜板性鹹甘、平。主治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地骨皮性味甘、寒。主治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赤膜下垂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清血湯,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知母5錢,黃柏3錢,生地6錢,石決明8錢,軟蒺藜3錢,木通3錢,澤瀉3錢,生牡蠣4錢,車前子3錢(外包),生龜版4錢,銀花3錢,菊花3錢,地骨皮3錢。 主治:赤膜下垂症(沙眼性血管翳)。症見頭疼,赤絲滿目,熱淚不止,從風輪上際生赤膜一片,下侵瞳神,視物昏澀痠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