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荳蔻性味辛、溫。主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可寬胸開胃、理氣、寬胸、止嘔,行氣暖胃,消食。治療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等症。
丁香性辛、溫。主治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脘腹冷痛、腰膝酸冷、陰疽等症。
砂仁性味辛、溫。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經進丁香調氣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白豆蔻8錢,丁香(不見火)7錢,縮砂仁半兩,乾薑(炮,洗)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白朮(炒)半兩,粉草(炙)1兩半,炒鹽1兩3錢。 主治:一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