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馬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馬勃性寒,味甘淡,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壅滯所致的腫瘍、瘡瘍、乳癰等病症,馬勃能起到清熱解毒,消散腫塊的作用。
- 利氣化痰,止咳平喘: 馬勃還具有一定的利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馬勃能幫助化解痰濁,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在「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馬勃,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利氣化痰等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毒止癢的功效。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瘡瘍腫毒、濕疹等,薄荷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散結解毒。
- 疏風散寒: 薄荷也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功效,可以幫助身體散發風寒之邪,對於一些因風寒引起的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在解毒散結的同時,也能兼顧疏散風邪,達到更好的療效。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毒: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其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積聚導致的腫塊、結節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利濕通淋: 蒲公英亦具利濕通淋之效,能促進體內濕邪排出,對於因濕熱阻滯導致的腫脹、疼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蒲公英,可有效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促進疾病康復。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瓜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瓜蔞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腫痛、乳腺炎、瘰癧等病症,瓜蔞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療效。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瓜蔞還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疼痛、乳房脹痛等症,瓜蔞可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使氣血流通,疼痛得以緩解。
因此,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瓜蔞,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等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其能清瀉肺熱,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瘰癧、癭瘤、乳癰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玄參亦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可緩解因熱毒耗傷陰液所致的口乾咽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在加味解毒散結湯中,玄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同時,兼具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添加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宣肺利咽,散結消腫: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散結消腫之功效。其能宣暢肺氣,利咽喉,消散結聚之痰溼,對於因痰溼阻滯所致的咽喉腫痛、乳腺腫塊等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 引藥下行,助藥力達病竈: 桔梗具有“開宣”之性,能引藥下行,使藥物直達病竈,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同時,桔梗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散結消腫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病患部位,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分瘀滯的疾病,生地黃可有效清解熱毒,涼血活血,緩解熱毒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二、滋陰潤燥: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熱毒所致的津液虧損,恢復身體的正常功能。此方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生地黃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方劑中加入赤芍,可用於清解熱毒,涼血止血,並活血化瘀,消散結塊,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赤芍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柴胡、黃芩、當歸等配合使用,可協同發揮清熱解毒、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共同奏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鬱金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可有效化解因熱毒、瘀血等因素引起的腫塊、疼痛等症狀。此與方劑的解毒散結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促進病竈的消散。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鬱金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緩解疼痛。此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腫塊、疼痛有較好的療效,與方劑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露蜂房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腫痛、結塊等症狀,露蜂房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露蜂房中含有蜂膠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血瘀不通所致的疼痛,露蜂房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加味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露蜂房,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對於治療熱毒內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腫痛、結塊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解毒散結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濕熱隱于血分,痰阻血絡,結聚成塊,形成淋巴肉芽腫」。此證因濕熱之邪潛伏於血分,與痰濁互結,阻滯經絡,氣血瘀滯而成腫塊(如淋巴結腫硬)。其病機關鍵為「熱毒」、「痰瘀」、「氣鬱」,故治當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通絡。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清熱解毒為君
- 板蘭根、蒲公英、草河車:三者均為清熱解毒要藥,板蘭根擅解熱毒、散結消腫;蒲公英清熱兼能散滯氣;草河車(蚤休)清熱涼血,解毒消癰。合用直折血分熱毒,針對淋巴肉芽腫之根本病因。
- 馬勃:清熱利咽,散結消腫,善治咽喉腫痛及熱毒瘡瘍。
2. 化痰散結為臣
- 瓜蔞: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化解痰熱互結之腫塊。
- 元參:清熱涼血、滋陰散結,針對熱毒傷陰而痰結不散。
- 苦桔梗:宣肺化痰,載藥上行,兼利咽喉氣機。
3. 活血涼血為佐
- 赤芍、生地:赤芍活血散瘀,生地涼血養陰,二者合用既防熱毒耗血,又破血分瘀滯。
- 鬱金:行氣解鬱、活血止痛,助疏通氣血之壅塞。
4. 輕透疏風為使
- 薄荷:辛涼透表,疏風清熱,助宣散鬱熱,並引藥達表。
- 蜂房:少量用之,攻毒散結,通絡消腫。
治療原理綜論
全方以「清解血分熱毒」為主軸,結合「化痰散結」與「行氣活血」,構成三層作用:
- 清熱解毒:直攻濕熱毒邪,防其繼續耗傷陰血。
- 化痰通絡:瓦解痰瘀互結之腫塊,恢復氣血運行。
- 透邪外達:藉薄荷之辛散,使鬱熱有外透之機。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熱、痰、瘀」三大病理因素,符合中醫「結者散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適用於熱毒蘊結、痰瘀阻絡之淋巴結腫大或慢性炎症。
(註:分析皆基於傳統中醫理論,不含現代藥理或臨床建議。)
傳統服藥法
板蘭根30克,馬勃4.5克,薄荷10克,蒲公英30克,瓜蔞15克,元參15克,苦桔梗10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草河車12克,鬱金10克,蜂房3克。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水煎服,每日1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濕熱隱於血分,痰阻血絡,結聚成塊,形成淋巴肉芽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解毒散結湯, 出處:《千家妙方》卷下引關幼波方。 組成:闆蘭根30g,馬勃4.5g,薄荷10g,蒲公英30g,瓜蔞15g,元參15g,苦桔梗10g,生地12g,赤芍12g,草河車12g,鬱金10g,蜂房3g。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治:濕熱隱於血分,痰阻血絡,結聚成塊,形成淋巴肉芽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