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通經、潤燥滑腸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補益肝腎精血,改善齒根松動、髮鬚早白等因血虛所致的症狀。
- 調節氣血,促進生髮: 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為頭髮提供充足的營養,同時滋養肝腎,有助於改善髮質,促進頭髮生長,預防頭髮過早脫落。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改善齒齦血液循環: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齒齦萎縮、牙齒鬆動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川芎能改善齒齦的血液循環,促進營養供給,減緩齒齦萎縮,有助於固齒。
- 疏散風寒,減輕牙痛症狀: 川芎亦有疏散風寒、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風寒侵襲導致的牙痛症狀,提升療效。
因此,川芎在「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發揮活血通絡、疏散風寒的作用,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熟地黃為補血滋陰之要藥,能補益腎陰,對於腎虛所致的齒鬆、髮脫、腰膝痠軟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方劑中以烏鬚固齒為目的,熟地黃的滋陰作用能有效改善腎陰虛,從根本上強化髮根與齒根,促進其生長。
- 促進血行:熟地黃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營養物質輸送至頭部,有利於髮根、齒根的營養供應,進一步促進其生長與健康。
綜上所述,熟地黃在「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既能補益腎陰,又能促進血行,對治療腎虛所致的齒鬆、髮脫等症狀起到重要作用。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引血下行: 川牛膝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方中烏鬚補腎固齒,但若腎氣不足,則血氣上逆,容易導致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等問題。川牛膝引血下行,可將上逆之血引導至下焦,改善腎虛血瘀之症,有助於固齒補腎。
- 通利關節: 川牛膝能通利關節,對於因腎虛而導致的腰膝酸軟、關節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方旨在補腎固齒,而腎虛往往伴隨腰膝酸軟,川牛膝的加入能起到通利關節、緩解疼痛的效果,進一步促進整體療效。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枸杞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此方以補腎固齒為目的,枸杞子的加入能補腎氣,提升腎精,進而改善腎虛導致的齒鬆、髮枯等問題。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方中烏髮黑鬚藥物如黑芝麻、何首烏等,多偏於滋陰補腎,而枸杞子則偏於補益肝腎、益精明目。兩者配合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固齒的療效。同時,枸杞子還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視力下降等問題,更全面地提升身體健康狀態。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鬱氣滯導致的齒齦腫痛、牙根鬆動等症狀。同時,香附還能調和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齒齦的修復和再生。
- 健脾益腎,固齒補腎: 香附兼具健脾益腎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爲牙齒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固齒。此外,香附還能補腎氣,增強腎臟功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的健康生長。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旱蓮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固腎烏髮: 旱蓮草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烏髮生髮之效。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腎虛則髮早白、齒鬆動,而旱蓮草能補腎益精,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頭髮早白、牙齒鬆動等問題。
- 清熱解毒: 旱蓮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肝火、瀉腎火,對於因肝腎火旺所致的牙齦紅腫、牙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旱蓮草,可達到固腎烏髮、清熱解毒,進而改善牙齒鬆動、頭髮早白等症狀的效果。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齒: 皁莢味甘、辛,性寒,入脾、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牙齦腫痛、口臭等症。在方中,皁莢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改善牙周炎等口腔問題,達到固齒之效。
- 補腎: 皁莢雖非傳統的補腎藥材,但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腎氣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等症狀。在方中,皁莢可與其他補腎藥材相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補腎之效。
因此,皁莢在「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固齒補腎之功效。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該方旨在固齒補腎,而齒爲骨之餘,腎主骨,故齒齦亦受腎氣所養。若風熱上攻,則會侵犯齒齦,導致牙齦腫痛、牙齒鬆動等問題。荊芥的加入可有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防止風熱侵襲齒齦,從而輔助固齒補腎。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荊芥與其他藥材如烏須、補骨脂等配合,可增強整體方劑的功效。烏須滋養腎精、固齒,補骨脂溫補腎陽,而荊芥的疏風清熱之性,可有效防止溫補之藥熱性過盛,同時也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鼻竅:細辛性溫,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可改善因腎氣虛弱導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齦供血不足,預防牙齒鬆動。
- 助益腎陽,補腎固齒:細辛入肺、腎經,具有溫腎陽、補腎氣的功效,能改善腎陽虛弱導致的齒根空虛、牙齒鬆動等問題,與方中其他補腎固齒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固齒之效。
總而言之,細辛的加入,既能溫經散寒,改善鼻竅問題,又能助益腎陽,補腎固齒,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中添加「大青鹽」,主要有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引火歸源: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引火歸源之功效。此方針對齒齦紅腫、牙齦出血等症狀,而大青鹽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有助於改善牙齦炎症,同時將虛火引導至腎經,達到補腎固齒的效果。
- 鹹能入腎,引藥入腎: 大青鹽味鹹,入腎經,能引導藥物直達腎臟,促進腎氣充盈,固齒養腎。與方中其他補腎藥物共同作用,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固齒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老年腎虛,牙齒動搖疼痛」,主要針對腎精虧虛、齒骨失養所致的牙齒鬆動及疼痛問題。以下從功效主治與組成邏輯進行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腎虛與齒病的關聯
中醫理論中,「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齒堅固。老年腎氣衰退,精血不足,易致牙齒動搖、疼痛。此方以「補腎固齒」為核心,兼顧養血、祛風、清熱,達到標本同治之效。「烏鬚」與「固齒」的雙重作用
方名「烏鬚」暗示其具滋養精血、黑髮之效,而「固齒」直接對應牙齒鬆動。腎精虧虛常表現為鬚髮早白、齒搖,故補腎精既可烏鬚,又能強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由12味藥組成,可分為四大類:
1. 補益肝腎、滋養精血
- 當歸、川芎、熟地黃:四物湯之主藥(缺白芍),養血活血,補肝腎之陰。
- 枸杞子、旱蓮草:滋補肝腎,旱蓮草兼能涼血止血,適合陰虛有熱者。
-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助藥力達齒齦。
2. 清熱解毒、固齒止痛
- 胡桐律(胡桐淚):清胃熱、解毒消腫,傳統用於牙疳齲齒。
- 青鹽:涼血解毒,外用擦牙可清火固齒,《本草備要》載其「堅骨固齒」。
3. 祛風散邪、通絡開竅
- 荊芥穗、細辛:祛風散寒止痛,細辛尤擅止牙痛,開竅通絡。
- 牙皂角:化痰通竅,外用可清潔口腔,輔助消腫。
4. 理氣活血、調和藥性
- 香附子:疏肝理氣,防補藥滋膩,助氣血運行。
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以補腎養血為本,輔以祛風清熱治標,擦牙外用法使藥效直達病所。
- 標本並重:熟地、枸杞補腎固本;胡桐律、青鹽清熱固齒治標;荊芥、細辛祛外邪。
- 動靜結合:當歸、川芎活血,香附理氣,防熟地之滯;青鹽、胡桐律寒涼,佐細辛之溫。
三、製法與使用原理
- 粳米飯拌藥陰乾:米飯黏合藥末,便於製團,保留藥性;桑木火燒存性,增強收澀止血之效。
- 早晚擦牙咽下:外用以青鹽、牙皂清潔口腔,內服補益肝腎,體現「內外同治」思路。
此方組合嚴謹,適用於老年腎虛兼風熱上擾之齒痛,通過補精血、清熱祛風,達到固齒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3兩,川芎3兩,熟地黃3兩,川牛膝3兩,枸杞子3兩,香附子3兩,旱蓮草3兩,胡桐律3兩,牙皂角3兩,荊芥穗3兩,細辛3兩,青鹽6兩。
固齒卻痛。
上為細末,用粳米1升半煮飯,將藥末拌勻,分作七團,陰乾,用桑紫火燒存性,為細末,鏗合盛之。
早、晚擦牙,藥與水咽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腎固齒、強筋壯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牙齒鬆動、疼痛等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烏鬚固齒補腎方, 出處:《醫統》卷六十四。 組成:當歸(酒洗)3兩,川芎3兩,熟地黃3兩,川牛膝3兩,枸杞子3兩,香附子3兩,旱蓮草3兩,胡桐律3兩,牙皂角3兩,荊芥穗3兩,細辛3兩,青鹽6兩。 主治:固齒卻痛。主治:老年腎虛,牙齒動搖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