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囟通關膏
TIE XIN TONG GU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貼囟通關膏」方劑中加入荊芥,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疏散風熱: 嬰兒囟門未閉,易受風寒暑濕之邪侵襲,導致發熱、煩躁、哭鬧等症狀。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可解表散邪,解除嬰幼兒因風熱引起的症狀。
- 通經活絡: 荊芥亦具通經活絡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促進囟門的閉合,避免因經絡不通導致的頭部疾病。
貼囟通關膏中加入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性平,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嬰幼兒囟門閉合遲緩或囟門高突,常與肝鬱氣滯有關,香附可舒緩肝氣,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有助於囟門的閉合。
二、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香附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嬰幼兒囟門閉合遲緩或囟門高突,也可能與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瘀血阻滯有關,香附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改善囟門的閉合狀態。
貼囟通關膏中包含白僵蠶,其主要原因在於白僵蠶具有疏風解表、止痙定驚的功效。
白僵蠶為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後,經乾燥製成的藥材,其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其疏風解表功效有助於驅散外邪,止痙定驚功效可緩解因風邪入侵導致的驚厥、抽搐等症狀。
貼囟通關膏常用於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抽搐等疾病,白僵蠶的藥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貼囟通關膏」中使用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腫散結: 皁莢味辛、性寒,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消散囟門部位的積聚、腫脹,疏通經絡,改善頭部氣血循環。
- 拔毒生肌: 皁莢外用具有拔毒生肌的作用,可以清除囟門部位的毒素,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熱毒入侵引發的頭部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皁莢的加入,可以有效地解決囟門不通的問題,促進頭部的正常發育。
貼囟通關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對於新生兒因產程因素導致的瘀血阻滯,頭部脹痛,川芎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 疏風散寒: 川芎還有疏風散寒的作用,能治療新生兒因風寒入侵引起的感冒、發熱、鼻塞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新生兒的體質,提高抵抗力。
細辛在「貼囟通關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貼囟通關膏常用於治療小兒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細辛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通竅的效果。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細辛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小兒囟門閉合不全、頭部局部瘀血等症狀,細辛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貼囟通關膏」,主治「小兒因乳母鼻息吹着兒囟,致鼻塞不能吮乳」。古代醫家認為,嬰兒囟門未閉,風寒邪氣易從囟門侵入,阻滯清竅,引發鼻塞不通。此時小兒因鼻塞而呼吸受阻,難以同時吮乳,故以「通關」為名,強調開啟鼻竅、疏通氣機之效。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荊芥、細辛:
- 辛溫解表,祛風散寒,尤擅開竅。細辛辛烈走竄,能通鼻竅;荊芥輕揚上行,祛頭面風邪。二者合用,可驅散囟門所受之風寒。
川芎、香附:
- 川芎為「血中氣藥」,行氣活血,上行頭目,助氣血暢通;香附疏肝理氣,炒製後性緩,兼能解散鬱結。氣行則津液布散,鼻塞自解。
白僵蠶、豬牙皂角:
- 白僵蠶祛風化痰,能息風止痙,善治頭面風痰;豬牙皂角辛烈刺竄,具強力通竅化痰之效,古代多用於急症閉塞。二者協同,攻逐痰濁,開通鼻竅。
蔥白:
- 作為輔料,蔥白辛溫通陽,外敷可助藥力透達囟門,增強散寒通竅作用。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外敷囟門為途徑,藥物組合以「辛香走竄」為核心,體現「外治通關」思維:
- 祛風散寒:針對外感風寒病機,以荊芥、細辛驅邪。
- 行氣活血:通過川芎、香附調暢氣血,解除局部氣滯。
- 化痰通竅:白僵蠶、皂角直接攻逐痰濁,開通鼻塞。
- 外用透竅:藉蔥白與諸藥辛香之性,從囟門滲透藥力,直達病所。
全方緊扣「風寒閉竅」之病機,以通散為法,符合古代兒科外治「從上解閉」的用藥特色。
傳統服藥法
荊芥1兩,香附子(炒)7錢半,白僵蠶7錢半,豬牙皂角2錢半,川芎1兩7錢半,細辛5錢。
上為細末,用蔥白研爛,入前藥末研勻,拈作餅。
貼囟門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貼囟通關膏,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荊芥1兩,香附子(炒)7錢半,白僵蠶7錢半,豬牙皂角2錢半,川芎1兩7錢半,細辛5錢。 主治:小兒被乳母鼻息吹著兒囟,令兒鼻塞不能吮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