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假蘇丸

JIA SU WAN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1%
脾經 17%
肝經 17%
大腸經 13%
心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痔疾成漏,膿血,脫肛,疼痛;及腸風下鮮血。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黃耆性甘、微溫。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槐角性苦,寒《本經》:"味苦,寒"《別錄》:"酸鹹,無毒"《本草蒙筌》:"味苦辛鹹,氣寒,無毒"。主要功效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主痔瘡出血;腸風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熱吐衄;肝熱目赤;頭暈目眩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假蘇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生假蘇(去梗)1斤,生薄荷(用葉)1斤。 主治:一切風,口眼偏斜。

假蘇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假蘇(荊芥也)、黃耆、防風、皂子仁、槐角、枳殼各等分。 主治:痔疾成漏,膿血,脫肛,疼痛;及腸風下鮮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荊槐散

相似度 66%

家傳剪紅丸

相似度 66%

防風湯

相似度 66%

枳殼黃耆丸

相似度 66%

槐角子湯

相似度 60%

銼散

相似度 60%

防風黃耆湯

相似度 57%

防風如神散

相似度 57%

黃耆防風湯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