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肺飲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肺: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肺為嬌臟,易受外邪侵襲,而人參能增強肺氣,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改善肺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扶正祛邪:救肺飲多用於治療肺虛、氣虛之症,人參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同時,人參亦可提高藥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救肺飲中包含亞麻子,主要原因有二:
- 潤肺止咳:亞麻子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功效。其富含油脂,能滋潤乾燥的肺部,緩解肺燥咳嗽。
- 清熱解毒:亞麻子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減輕肺熱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救肺飲中加入亞麻子,可發揮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肺燥咳嗽等疾病。
救肺飲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補血止血:阿膠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的功效。救肺飲主治肺虛津虧、燥熱咳嗽、咯血等症,阿膠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燥,並可補血止血,改善患者因肺虛引起的咳血等症狀。
- 固本培元,提高免疫力:阿膠具有滋補強壯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對於肺虛患者,阿膠可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增強肺臟抵抗力,幫助機體更快恢復。
救肺飲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其清肺熱、宣肺止咳之效。桑葉性寒,味甘苦,歸肺經,具有清熱解表、宣肺止咳、涼血止血之功效。
清肺熱:桑葉能清解肺熱,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宣肺止咳:桑葉能宣肺利氣,促進肺氣流通,有利於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桑葉作為救肺飲的組成成分,能有效緩解肺熱、止咳化痰,達到清肺止咳、宣肺利氣之效。
救肺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功效。對於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麥門冬能有效緩解。
- 養陰生津: 麥門冬能滋養肺陰,促進津液生成,對於肺陰不足導致的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救肺飲中加入麥門冬,能有效改善肺陰不足、津液虧損等症狀,達到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目的。
救肺飲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降,入肺經,能宣肺降氣,止咳化痰。肺氣不宣、痰濁阻肺是咳嗽的主要病因,杏仁能有效解除肺氣鬱結,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潤肺止燥: 杏仁富含油脂,具潤肺止燥之效。肺燥是咳嗽的另一重要病因,杏仁能滋潤肺部,緩解肺燥,使咳嗽症狀得到緩解。
因此,救肺飲中加入杏仁,能有效宣肺止咳、潤肺止燥,達到治療咳嗽的功效。
救肺飲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肺止咳: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其所含的苦杏仁苷、蘋果酸等成分,可抑制呼吸道炎症,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配合救肺飲其他藥材,更能有效清肺止咳。
- 潤肺止渴:枇杷葉富含水分,具有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肺熱乾燥、口渴咽燥等症狀,枇杷葉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更能使藥效更佳,達到全面治療的效果。
救肺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救肺飲屬於清熱解毒的方劑,其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物的副作用,避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止痛等功效。在救肺飲中,甘草可以增強藥物對肺部的清熱解毒功效,同時保護脾胃,提升藥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救肺飲中起到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救肺飲中使用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口渴咽燥、身熱煩躁等症狀,皆可藉由石膏清熱瀉火,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 降火生津:石膏除了清熱解毒外,亦有降火生津的功效。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咳嗽痰稠等症狀,石膏能清熱生津,緩解口渴,使肺氣得以滋潤。
因此,石膏在救肺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可清熱解毒,又可降火生津,有助於緩解肺熱咳嗽等症狀。
救肺飲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鬱金性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肺熱咳嗽、痰黃黏稠時,鬱金可清熱化痰,改善肺部炎症。
- 行氣止痛:鬱金能行氣活血,疏肝解鬱,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疼痛,鬱金能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在救肺飲中,鬱金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緩解肺部氣滯、疼痛,促進肺氣宣降。
主治功效
救肺飲主治功效分析
古代主治
失血勞傷。
現代主治及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救肺飲主要用於治療肺系相關的出血症,例如咳血、嗽血、吐血等,並兼有氣虛、陰虛的症狀。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主要用於治療因肺部疾病導致的出血,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癌等,也包括因脾、胃等臟腑虛損而影響到肺,造成的出血症狀。
治療原理
救肺飲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補益氣血: 方中人參、黃耆大補元氣,當歸、白芍補血,用於改善因勞傷、失血所導致的氣血虛弱。
- 滋陰潤肺: 麥冬、阿膠、亞麻籽、桑葉滋陰潤肺,緩解肺燥、肺熱所致的咳嗽、咽乾等症狀。
- 止咳化痰: 杏仁、枇杷葉、款冬花、紫菀、馬兜鈴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可緩解因肺氣不宣所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
- 清熱涼血: 石膏清熱瀉火,桑葉清熱解毒,針對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出血。
- 活血化瘀: 鬱金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針對因瘀血阻滯所引起的出血和疼痛。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使全方藥性平和,更好地發揮療效。
各家論述
- 《雜病心法要訣》 指出救肺飲主要治療勞傷吐血,可見其對於因勞累過度,耗傷氣血所致的吐血有良好的療效。加味救肺飲則增強了補益氣血和滋陰潤肺的作用,更適用於氣血兩虛、肺陰不足的患者。
- 《醫碥》 提到陰虛者常熱,大便燥結,小便赤澀,足心如烙,形體消瘦,而救肺飲可用於肺傷,說明其有滋陰清熱的作用。加味救肺飲組成為: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耆、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此方中,人參、黃耆、炙甘草補氣,當歸、白芍養血,麥冬滋陰,五味子斂肺止咳,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潤肺化痰止咳。
- 《不居集》 將失血的原因歸納為熱傷、勞傷、努傷三種,認為勞傷導致的失血,氣耗而不攝,可用救肺飲治療。
- 《脈因證治》 將救肺飲用於治療咳血、吐血。此書記載的救肺飲與他書不同,組成為:升麻、柴胡、白朮、白芍(各一錢)、歸尾、熟地、黃耆、人參(各二錢)、蘇木、陳皮、甘草(各五分)。此方以補氣升提為主,兼以活血化瘀,與《不居集》所載救肺飲的組成和功效有較大差異。
- 《大方脈》 詳細論述了不同臟腑損傷導致的出血症狀,其中肺傷咳血、脾傷嗽血均可使用加味救肺飲治療。加味救肺飲組成為:沙參、蜜耆、當歸、白芍、紫菀、麥冬、炙草、百合、馬兜鈴、款冬花、五味子。此方以補氣養血、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為主,適用於肺脾兩虛、陰虛肺燥所致的咳血、嗽血。
- 《醫學集成》 記載的救肺飲與《大方脈》所載加味救肺飲組成相似,但多了鬱金。說明此方在補氣養血、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活血化瘀的作用,更適用於兼有瘀血症狀的患者。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救肺飲是一個以補氣養血、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為主要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肺系相關的出血症狀,尤其適用於因勞傷、失血所導致的氣血虛弱、肺陰不足的患者。不同醫家對救肺飲的組成和應用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功效和治療原理基本一致。
傳統服藥法
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耆、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
《醫學集成》有鬱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肺飲, 出處:《醫碥》卷六。 組成: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耆、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 主治:虛損勞瘵、吐血。
救肺飲,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 組成:人參7分,胡麻仁1錢(研),真阿膠8分,桑葉3錢,麥冬1錢2分,杏仁7分,枇杷葉1錢,甘草1錢,石膏1錢5分,加鬱金末。 主治:失血勞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