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膏

JIU XI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9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8%
肺經 17%
心經 16%
胃經 12%
腎經 10%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香膏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濃烈,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九香膏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麝香的開竅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

因此,九香膏中加入麝香,可以發揮其開竅醒神和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目的。

九香膏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九香膏常用於治療外傷、燒燙傷、蚊蟲叮咬等,冰片能有效緩解局部紅腫熱痛,加速傷口癒合。

2. 芳香開竅: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藥物的滲透吸收,增強藥效。同時,冰片亦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減輕疼痛帶來的不適感。

九香膏中含有白芨,主要原因在於其止血生肌的功效。白芨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在九香膏中,白芨可以幫助傷口止血,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此外,白芨也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能緩解創傷部位的疼痛,提高療效。因此,白芨是九香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九香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鼻竅,止鼻塞: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通竅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疏通鼻竅,改善呼吸不暢。
  2. 消炎止癢,生肌斂瘡: 白芷還具有消炎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九香膏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溼疹等皮膚病,白芷的加入可有效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九香膏中包含乳香,主要源於其藥性特點:

  1. 活血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九香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乳香的加入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消腫生肌: 乳香亦具有消腫生肌之效,可促進創面肉芽組織增生,修復受損組織。九香膏中的乳香能幫助傷口更快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九香膏中含有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1. 活血化瘀: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九香膏常用於外傷、扭傷等,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幫助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抗菌消炎: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九香膏主要用於外用,而沒藥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幫助傷口消毒,防止細菌感染。

九香膏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九香膏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殺菌消炎: 丁香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九香膏中添加丁香,可以起到輔助殺菌消炎,防止感染的作用。

九香膏中加入硃砂,主要源於其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作用。古代醫家認為,硃砂能平息心火,鎮定神經,故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此外,硃砂亦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等亦有一定療效。因此,九香膏中加入硃砂,旨在增強其鎮靜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主治功效


九香膏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癰疽發背,乳中結核;一切無名腫毒。

功效: 消腫、潰膿、生肌。

治療原理分析:

《外科方外奇方》記載的九香膏,由麝香、冰片、白芨、白芷、乳香、沒藥、丁香、硃砂八味藥材組成(原文中辰砂即硃砂)。此方以「消」、「潰」、「斂」三步為治則,針對癰疽發背等瘡瘍腫毒,展現出以下治療原理:

  1. 未成即消: 針對瘡瘍初期,紅腫熱痛尚未化膿階段,方中麝香、冰片、乳香、沒藥、白芷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其中,麝香、冰片辛香走竄,通經活絡,散結消腫;乳香、沒藥活血定痛,消腫生肌;白芷祛風散寒,消腫排膿。諸藥合用,可疏通氣血,消散瘀滯,使初起的腫毒得以消散。丁香溫經散寒,協助消散寒凝導致的腫痛。

  2. 已成即潰: 針對瘡瘍中期,腫勢已成,膿液形成階段,方中白芨、白芷、乳香、沒藥皆有助於排膿。白芨收斂生肌,亦有止血排膿作用。白芷、乳香、沒藥活血排膿,可促使膿液排出。丁香溫中散寒,能協同上述藥材推動膿液排出體外。

  3. 已潰即拔毒收功: 針對瘡瘍後期,膿液已潰,進入修復階段,方中白芨為收斂生肌之要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乳香、沒藥在此階段,繼續發揮消腫生肌的作用,促進組織修復。硃砂在此方中可能有防腐生肌之效,協助傷口癒合,亦可能有安定心神之功用,減輕患者疼痛引起的焦慮不安。

總結:

九香膏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基礎,結合排膿、生肌之藥物,針對癰疽發背等瘡瘍腫毒的不同階段,進行分階段治療。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外科「消、托、補」三法中的「消」法與「補」法,以及「未成消,已成潰,已潰斂」的治療思路。通過疏通氣血、消散腫毒、排膿生肌,最終達到治癒瘡瘍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麝香5分,冰片1錢,白及1兩,白芷1兩,乳香(去油)1兩,沒藥(去油)1兩,丁香5錢,辰砂3錢。
疏氣和血,通腠開竅。
上為極細末,用清涼膏1斤4兩,滾化和勻。
用時攤貼。
"用法中清涼膏,即原書「太乙清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九香膏不宜長期使用,使用時應注意避免皮膚過敏。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乳房硬結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九香膏,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麝香5分,冰片1錢,白及1兩,白芷1兩,乳香(去油)1兩,沒藥(去油)1兩,丁香5錢,辰砂3錢。 主治:疏氣和血,通腠開竅。主治:癰疽發背,乳中結核;一切無名腫毒,貼之末成易消,已成易潰,已潰易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