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制大黃丸

九制大黃丸

JIU ZHI DA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九制大黃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點重要作用:

  1. 瀉下通便: 大黃味苦寒,性峻,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其能促進腸蠕動,增加腸液分泌,幫助排泄體內積熱、濕熱,適用於便祕、積滯、濕熱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消除體內熱毒,對於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腸炎、痢疾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九制大黃丸中加入大黃,正是利用其瀉下通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九制大黃丸]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積瘀停滯、宿食積痰、血結心腹」等實證、熱證病機。其核心作用在於:

  1. 攻下通腑:針對胃腸滯熱、大便燥結,通過瀉下作用清除腸道積滯。
  2. 活血破瘀:對治血結心腹、痛痹諸症,大黃本身具活血化瘀之效,酒製後增強其通行血脈之力。
  3. 消積化痰:化解宿食積痰,尤其適用於痰熱互結或飲食停滯化熱之證。
    古人強調「九蒸九曬」製法,意在緩和大黃峻烈之性,使其瀉下作用趨於平和,而保留疏導臟腑濕熱、消滯通便之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1. 大黃為君,酒製增效

    • 大黃苦寒沉降,本性瀉熱通便、逐瘀通經,生用則瀉下力猛。
    • 以酒拌製並反復蒸曬(九製),可使部分瀉下成分(如結合型蒽醌)轉化為作用較緩和的遊離型蒽醌,降低峻瀉之弊,同時借酒性上行外達,增強活血散結之效。
  2. 九製工藝的用意

    • 減毒存效:多次蒸曬緩和大黃寒烈之性,避免過傷脾胃,適合久瘀或痰濕夾熱者長期調理。
    • 專攻濕熱:酒製配合蒸曬,強化其走臟腑、化濕濁的能力,尤善清泄腸胃濕熱與痰瘀膠結。
  3. 治療機轉推演

    • 通便不純賴瀉下:九製後的大黃丸,可能通過輕度刺激腸道蠕動與分泌,逐步分解體內積滯(宿食、痰瘀),而非劇烈瀉水。
    • 氣血痰濕並治:酒製大黃能同時調暢氣機、活血散結,適用於氣滯血瘀與濕熱互結的複雜病證(如痛痹、心腹結塊)。

此方設計體現「峻藥緩用」思路,以單味藥多製法達到祛邪而不傷正的目的,適用於慢性積滯或體質尚可的實熱證患者。

傳統服藥法


大黃不拘多少(酒拌,九蒸九曬)。
去臟腑濕熱,消滯通便。
打爛為丸。
口服。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九制大黃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大黃不拘多少(酒拌,9蒸9曬)。 主治:去臟腑濕熱,消滯通便。主治:積瘀停滯,宿食積痰,血結心腹;以及痛痹諸症;胃腸滯熱,大便燥結,宿食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