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木瓜乾半兩,烏梅(打破,不去仁)半兩,麥櫱(炒)半兩,甘草半兩,草果(去皮)半兩。
上銼散。
每服4大錢。水盞半、加生薑5片,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方劑組成解釋
- 烏梅:味酸,性平,歸肝、肺、胃經。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的功效。
- 木瓜:味酸、甘,性平,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
- 大麥: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
-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
- 草果: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因此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不宜使用。
- 本方含有烏梅,烏梅性酸,因此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木瓜湯,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木瓜乾半兩,烏梅(打破,不去仁)半兩,麥蘖(炒)半兩,甘草半兩,草果(去皮)半兩。 主治:酒食過度,中焦蘊熱,煩渴枯燥,小便並多,遂成消中;兼治瘴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