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解毒透肌湯

活血解毒透肌湯

HUO XUE JIE DU TOU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4%
膽經 10%
胃經 10%
脾經 7%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癢,促進皮膚病的癒合。
  2. 涼血止血:黃芩亦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一些伴有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皮膚病,黃芩能有效涼血止血,控制病情發展。

因此,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黃芩,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涼血止血,對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皮膚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川芎可有效緩解。
  2. 透皮解毒,促進排泄:川芎具有一定的透皮解毒作用,可以促進毒素排出體外。對於一些皮膚病或毒素侵入體內而引起的症狀,川芎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透肌膚: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達經絡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風寒外襲導致的皮膚病症,如風疹、麻疹等。
  2. 解毒止癢,促進癒合: 防風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止癢功效,可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因毒邪入侵導致的皮膚病。

因此,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防風,能有效地疏風散寒、解毒止癢,促進皮膚的通透和癒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功效。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作用。對於由風熱邪毒入侵肌膚引起的疹子、瘡瘍、瘙癢等症狀,荊芥能起到清熱解毒、促進毒邪外透的作用,有助於皮膚病的康復。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荊芥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血瘀阻滯導致的皮膚病變,如瘀血腫痛、皮膚發黑等,荊芥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紅花,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性。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凝滯導致的肌膚問題,如紅腫熱痛、瘡瘍腫毒等,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解除炎症,達到通透肌膚的效果。

此外,紅花還能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傷口癒合,進一步促進肌膚康復。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山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可消食積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代謝,增強藥效。
  2. 助藥力透達肌膚: 山楂味酸,能開胃消食,有助於藥物成分的透達肌膚,促進藥效發揮。對於一些皮膚病症,山楂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幫助藥物更有效地改善皮膚狀況。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在該方劑中,連翹可清熱解毒,化解外邪, 幫助排除體內毒素,減輕炎症反應;同時,其消腫散結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 減輕腫脹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活血解毒透肌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活血解毒: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皮膚疾患,如瘡瘍腫毒、濕疹、皮炎等,牛蒡子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達到活血解毒的效果。
  2. 透肌散結:牛蒡子還能疏散肌膚腠理,使藥力透達病所,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的症狀,如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

因此,牛蒡子在活血解毒透肌湯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能夠促進藥效發揮,更快地改善皮膚病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活血解毒透肌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痘瘡」,即傳統中醫所指的天花、麻疹等以皮膚出疹為特徵的疫病。古代醫家認為,痘瘡的成因外感疫毒、內蘊血熱,導致氣血壅滯、肌表不透,故需從「活血」與「解毒」兩大方向著手:

  1. 活血:痘瘡發作時,疹色暗滯或透發不暢,與血行不暢相關,活血可助疹毒外透。
  2. 解毒:疫毒熱邪內熾,需清熱解毒以減輕熱毒壅盛之勢。
  3. 透肌:疹毒需從肌表外發,透肌藥物可助邪有出路,避免內陷生變。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通絡:川芎、紅花、山楂

    • 川芎:辛溫行氣活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疹毒壅滯。
    • 紅花:活血化瘀,助疹色轉紅活,避免瘀暗不暢。
    • 山楂:消食化積兼散瘀,尤其適用於小兒痘瘡兼脾胃滯膩者。
  2. 解毒清熱:黃芩、連翹、牛蒡子

    • 黃芩:苦寒清上焦熱毒,尤擅瀉肺火(痘瘡多與肺熱相關)。
    • 連翹:「瘡家聖藥」,清解熱毒兼散結,助疹瘡消褪。
    • 牛蒡子:辛涼透表、解毒利咽,針對痘瘡伴咽喉腫痛者。
  3. 透表疏風:防風、荊芥

    • 防風:祛風解表,開泄腠理,助疹毒外透。
    • 荊芥:輕揚發表,與防風協同增強疏解肌表之力。
  4. 引經佐使:荸薺

    • 荸薺(馬蹄):甘寒生津、清熱解毒,作為藥引既助清熱,又能緩解方中辛溫燥性,顧護陰液。

整體配伍思路
此方以「活血通絡」促進痘疹透發,以「清熱解毒」直折熱毒,再配合「疏風透表」藥物開通肌腠,使邪有出路。全方兼顧內清外透,符合中醫治療痘瘡「給邪以路」的原則,適用於痘瘡初起或透發不暢、伴熱毒血瘀之證。

傳統服藥法


黃芩、川芎、防風、荊芥、紅花、山楂、連翹、牛蒡子。
活血解毒。
荸薺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解毒透肌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二。 組成:黃芩、川芎、防風、荊芥、紅花、山楂、連翹、牛蒡子。 主治:活血解毒。主治:痘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