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馬

QIAN LI MA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六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3%
胃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9%
心包經 9%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3%
肺經 3%
膀胱經 3%
腎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千裏馬方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通腑泄熱、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大黃配伍其他藥材,可起到以下作用:

  • 清熱解毒: 大黃能清熱解毒,可有效清除體內積熱,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疾病。
  • 通便瀉下: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泄體內毒素。

因此,大黃在千裏馬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千裏馬方劑中包含紅麴,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紅麴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減輕疼痛,有助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痹痛、麻木等症狀,與千裏馬方劑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相輔相成。
  2. 改善血脂,降脂降壓:紅麴富含莫納可林,具有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對於因血脂過高引起的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與千裏馬方劑中其他益氣活血藥物共同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療效。

「千里馬」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千里馬方劑多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疾病,川芎有助於改善血流,緩解瘀血阻滯,促進氣血運行。
  2. 疏散風寒: 川芎還具有疏散風寒的功效。千里馬方劑中若存在風寒因素,川芎可以幫助驅散風寒,解除表邪,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千里馬」方劑中,含有「烏藥」,乃取其「行氣止痛」之效。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等功效。

千里馬方劑常用於治療胸腹脹滿、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烏藥在此方中起到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痛苦,促進身體康復。

在中醫學的寶庫裡,「千里馬」方劑是一張用於治療多種疾病的傳統配方,其中包含了一味特殊的成分——蚯蚓。在繁體中文裡,蚯蚓常被稱為「地龍」,在中藥中佔有一席之地。蚯蚓之所以會被選入千里馬方劑中,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許多疾病皆因氣血不暢所致,而蚯蚓性寒、味咸,能入肝、脾經,具有良好的行氣活血作用,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尤其適用於跌打損傷、關節疼痛等病症。此外,蚯蚓還含有豐富的酶類和多肽,這些活性物質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被發現有抗凝血、抗炎等效果,進一步印證了中醫對其療效的認識。因此,在千里馬方劑中加入蚯蚓,旨在利用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增強整體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千裏馬」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紅麴:活血化瘀和消食化積。

蚯蚓: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痛。

主治功效:痘疹發作,剛開始發熱即出現脣裂舌坑,同時煩躁狂亂,口渴惡寒,兩耳灼熱,兩眼發紅,大便小便都祕結,或者痘疹發作時腹痛,便祕而喘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項: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結:

中藥方劑「千裏馬」由川芎、大黃、烏藥、紅麴、蚯蚓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痘疹發作,剛開始發熱即出現脣裂舌坑,同時煩躁狂亂,口渴惡寒,兩耳灼熱,兩眼發紅,大便小便都祕結,或者痘疹發作時腹痛,便祕而喘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千裏馬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劑時,應注意避免過量服用,以免引起腹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裏馬,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大黃1兩(酒浸過),紅曲5錢(炒),川芎3錢,烏藥3錢,蚯蚓(去泥土)1兩。 主治:痘疹,一發熱即唇裂舌坑,煩躁狂亂,口渴惡寒,兩耳灼熱,兩睛紅,二便結。痘疹腹痛,便秘而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