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祛火通關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擅於清瀉心火、胃火,並能燥濕止瀉。當人體內出現熱邪上炎,或濕熱內蘊,導致心煩、口苦、口渴、便祕、腹痛、腹瀉等症狀時,黃連可以清熱瀉火,燥濕止瀉,達到通關止痛的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減少腸道炎症,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因此,祛火通關飲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清熱通關,緩解因熱邪或濕熱導致的各種不適。
「祛火通關飲」方劑中使用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涼血: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對於因熱毒內蘊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2. 滋陰潤燥: 玄參性寒,能滋陰潤燥,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盜汗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玄參在「祛火通關飲」方劑中,可有效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通利關竅的作用。
「祛火通關飲」中加入山豆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針對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山豆根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藥材配合,可有效清泄體內熱邪,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 通利關竅: 山豆根具有通利咽喉、散結消腫的功效,能幫助疏通經絡,利咽開音,緩解因熱毒壅塞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搭配方劑中其他通關藥物,可促進體內氣血運行,加速病邪排出。
「祛火通關飲」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宣肺利咽: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幫助疏散肺氣,通暢氣道,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對於火熱壅肺所致的咽喉疼痛尤為有效。
- 排膿化痰:桔梗具有一定排膿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肺部積聚的痰液,減輕肺部的壓力,有助於消炎止痛,促進肺部功能恢復。
因此,桔梗在「祛火通關飲」中起到宣肺利咽、排膿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消除肺火,暢通氣道,緩解咽喉疼痛等症狀。
「祛火通關飲」方劑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其能清肺熱,散風熱,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疏散風熱,通利關竅: 牛蒡子兼具疏散風熱之功,能通利關竅,使風熱邪氣得以宣洩,對因風熱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目眩、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祛火通關飲」中加入牛蒡子,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通利關竅的作用,對於治療因風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祛火通關飲」方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通絡: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通絡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腹脹、脅痛等症狀。
- 消食導滯,通利腸道:枳實亦能消食導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除積滯,通利腸道。對於因食積、痰火阻滯導致的便祕、腹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祛火通關飲」方劑中加入大黃,乃因其性寒涼,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
大黃可清瀉腸胃實熱,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口苦口乾、牙齦腫痛、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同時,大黃亦能促進腸道蠕動,使積滯得以排出,從而達到通便的效果,有助於消除因熱毒壅滯於腸道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因此,在「祛火通關飲」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清熱解毒,通利大便,達到祛火通關之功效。
「祛火通關飲」方劑中包含玄明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瀉火: 玄明粉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對於熱毒壅盛、口渴便祕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 通利二便: 玄明粉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通利大便,並利尿消腫,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者有一定幫助。
因此,玄明粉在「祛火通關飲」中,扮演著清熱瀉火、通利二便的重要角色,有助於解除體內熱毒,改善便祕、小便不利等症狀。
「祛火通關飲」方劑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通淋止痛之效。對於火熱之邪鬱結於肺、膀胱,引發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症狀,瓜蔞仁能有效清熱利濕,通暢水道,改善症狀。
2. 潤腸通便:瓜蔞仁亦有潤腸通便之效。當火熱之邪傷及腸胃,導致便祕等症狀時,瓜蔞仁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進一步促進整體排毒通暢,有助於祛火通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火通關飲」以黃連、玄參、山豆根、桔梗、牛蒡子、枳實、大黃、玄明粉、瓜簍仁等多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通便、瀉火解毒、清肺化痰等功效,主治喉嚨腫痛阻塞,不能飲食。
方中,黃連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玄參性寒,味苦、甘,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用於治療熱病耗傷津液、陰虛火旺、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盜汗、虛火上升等症。
山豆根性寒味甘,清熱解毒,瀉火驅蟲,殺蟲,解毒,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痔瘡、皮膚病、腸道疾病、水腫等疾病。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熱毒瘡瘍、感冒、水腫、腎疾、喉嚨疼痛、口乾舌燥、咳嗽、麻疹、風疹等病症。
枳實性溫味酸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用於治療胸悶、脘腹脹痛、嘔吐、呃逆、食積等症。
大黃性寒味苦,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
玄明粉性寒味甘,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通便、利水消腫、潤燥、軟堅、利尿通便,用於治療痃癖氣脹滿、五勞七防、骨蒸傳屍、頭痛煩熱等症。
瓜簍仁性涼,味甘,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肺熱咳嗽等。
「祛火通關飲」諸藥合用,具有清熱通便、瀉火解毒、清肺化痰之效,用於治療喉嚨腫痛阻塞,不能飲食,方中各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
傳統服藥法
黃連2錢,玄參2錢,山豆根2錢,桔梗2錢,牛蒡子2錢,枳實2錢,大黃3錢,玄明粉3錢,瓜蔞仁3錢。
加生薑2片,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火通關飲,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黃連2錢,玄參2錢,山豆根2錢,桔梗2錢,牛蒡子2錢,枳實2錢,大黃3錢,玄明粉3錢,瓜蔞仁3錢。 主治:喉痹不通,飲食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