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散
JIN G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類鈐方》卷二十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筋骨散方劑中含有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筋骨散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 滋陰養血: 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改善因外傷導致的氣血不足,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骨折患者,生地黃可以滋陰補血,促進骨骼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生地黃在筋骨散方劑中扮演著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角色,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狀。
筋骨散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改善因筋骨損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清熱涼血,解毒消炎: 赤芍兼具清熱涼血之功效,可減輕因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引起的熱毒,並有效控制炎症反應,防止傷口感染。
因此,赤芍在筋骨散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涼血、解毒消炎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筋骨傷患的恢復。
筋骨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舒筋活絡: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筋骨疼痛往往與血瘀、氣滯有關,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
- 滋養筋骨,強健體魄:當歸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鐵、鈣、維生素等,能滋養筋骨,促進骨骼生長,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筋骨疼痛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當歸的補血活血、舒筋活絡以及滋養筋骨的功效,使其成為筋骨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筋骨散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濕止痛: 石南葉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筋骨疼痛,尤其風濕痺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消除風寒濕邪,緩解筋骨疼痛,改善關節活動。
- 活血化瘀: 石南葉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石南葉在筋骨散中,起到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筋骨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
筋骨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筋骨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白芷可有效驅散寒邪,舒通經絡,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白芷亦具消腫止痛之效。筋骨散中加入白芷,可輔助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腫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處恢復。
白芷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有效改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
筋骨散中包含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強筋: 骨碎補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止痛生肌的功效。其能補益腎氣,強健筋骨,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 骨碎補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助於修復損傷的筋骨組織,加速癒合。
因此,骨碎補作為筋骨散的重要組成成分,可以發揮補腎強筋、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筋骨疼痛、骨折等症狀的目的。
筋骨散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 散瘀止痛,消腫止痛:五靈脂還具有散瘀止痛、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消散瘀血,減輕腫脹,緩解疼痛,幫助恢復筋骨功能。
因此,五靈脂在筋骨散中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散瘀止痛、消腫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筋骨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筋骨寒凝引起的疼痛,肉桂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助藥力: 肉桂性燥,能引導藥力深入筋骨,提高藥效。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筋骨散的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作用,更好地治療筋骨疼痛。
筋骨散中加入山桂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濕止痛: 山桂皮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關節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活血化瘀: 山桂皮中含有揮發油和生物鹼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筋骨疼痛、腫脹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山桂皮在筋骨散中能起到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筋骨疾病的效果。
筋骨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 疏風散寒、透疹止癢 的功效。
荊芥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透疹止癢的功效,並能通竅止痛。筋骨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麻木痠痛等症,而荊芥可以 驅散風寒,緩解疼痛,並有助於 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效果。此外,荊芥還有 解毒 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筋骨散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宣肺利氣,通暢氣機: 桔梗具有宣肺利氣、開宣肺竅的功效,可通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筋骨疼痛。
- 引藥下行,直達病所: 筋骨散多用於治療筋骨疼痛,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特性,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加強藥效,更有效地緩解筋骨疼痛。
筋骨散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散寒: 烏頭性溫熱,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活血通絡: 烏頭能活血化瘀,通經絡,能有效改善因寒邪阻滯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烏頭屬劇毒藥物,需謹慎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筋骨散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強筋: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有補腎強筋、活血化瘀之效。筋骨疼痛多因腎虛、氣血不足而引起,黑豆可以滋補腎氣,改善血行,從根本上緩解筋骨疼痛。
- 利水消腫: 黑豆亦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部分筋骨疼痛伴隨水腫,黑豆有助於利水消腫,減輕局部腫脹,緩解疼痛。
總之,黑豆在筋骨散方劑中發揮著補腎強筋、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筋骨疼痛,促進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筋骨散」主治功效分析
我們可以分析「筋骨散」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綜合三段古文的描述,「筋骨散」主要針對以下症狀:
- 損傷、瘀血、疼痛: 這是「筋骨散」最核心的功效,包括跌打損傷、金瘡、骨折等造成的疼痛、瘀血。《本草分經》明確指出「主折傷續筋骨散瘀」,《雷公炮製藥性解》也提到「主傷寒不足,折傷金瘡諸癰腫…續筋骨散諸血…生肌止痛」。《理瀹駢文》中更列舉了多種針對疼痛的用法和配伍,例如「走注疼痛」、「麻木疼痛,日久不能愈者」等,並強調了「自然銅」等藥材在「續筋骨散瘀止痛」方面的作用。
- 風濕痹痛:《理瀹駢文》中提到「一切漏肩、鶴膝、走注、歷節」,這些都是風濕痹痛的範疇。文中也指出「風濕上通腦頂,下行人足膝,外達皮膚」,並推薦了「蒼耳子散」等方劑,以及「木鱉子」、「仙靈脾」、「五加皮」等藥材用於治療風濕。
- 肝腎不足、筋骨無力:《雷公炮製藥性解》提到「入肝腎二經…益氣力…暖子宮,療腰痛,縮小便,止夢泄,利關節」,這些都與肝腎功能相關。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足則筋骨強健。因此,「筋骨散」也能用於治療因肝腎不足導致的筋骨無力、腰膝酸軟等症狀。《理瀹駢文》中也提到「仙靈脾益精氣,堅筋骨,治冷風勞氣,四肢不紅」, 「五加皮堅骨益精,祛風勝濕,通肌膚瘀血,療筋骨拘攣」。
- 其他:《雷公炮製藥性解》還提到「治漏尿血」、「調血和血」等功效,這可能與方劑中某些活血化瘀、補血的藥物有關。
治療原理
從古文內容推測,「筋骨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這是「筋骨散」治療損傷、疼痛的核心機制。方中可能包含多種活血化瘀的藥物,如《理瀹駢文》中提到的「五靈脂」、「白膠香」、「瓜兒血竭」等,這些藥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腫脹和疼痛。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針對風濕痹痛,「筋骨散」可能通過祛風除濕、疏通經絡來緩解症狀。例如《理瀹駢文》中提到的「蒼耳子散」、「木鱉子」、「仙靈脾」、「五加皮」等,都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 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對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問題,「筋骨散」可能通過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來達到治療目的。如《雷公炮製藥性解》強調其「入肝腎二經」,《理瀹駢文》中提到的「仙靈脾」、「五加皮」、「骨碎補」等都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
總結
「筋骨散」是一個以治療損傷、瘀血、疼痛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同時也能兼顧風濕痹痛、肝腎不足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等方面。但具體的藥物組成及配伍比例,仍需參考更完整的方劑資料。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2兩,赤芍2兩,當歸2兩,石南藤2兩,杜白芷3兩,骨碎補(炒,去毛)3兩,五靈脂1兩,肉桂1兩,山桂皮1兩,荊芥穗1兩,桔梗4兩,川烏(炮)半兩,草烏(制)半兩,雄黑豆(煮,去皮)4兩。
除痛,壯筋骨。
上為末。
薑汁和酒調下;婦人風損痹痛,煨蔥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筋骨散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筋骨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二。 組成:生地黃2兩,赤芍2兩,當歸2兩,石南藤2兩,杜白芷3兩,骨碎補(炒,去毛)3兩,五靈脂1兩,肉桂1兩,山桂皮1兩,荊芥穗1兩,桔梗4兩,川烏(炮)半兩,草烏(制)半兩,雄黑豆(煮,去皮)4兩。 主治:除痛,壯筋骨。主治:新舊損傷及婦人風損痹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