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丸
JIN S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十三引《衛生家寶》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9.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進食丸」方劑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助消化: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冷痛、嘔吐反胃等症狀,肉荳蔻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功能,提高食慾。
- 行氣止痛,止瀉固腸: 肉荳蔻還具有行氣止痛、固腸止瀉的作用。對於胃脘脹痛、腹痛泄瀉等症狀,肉荳蔻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並能固澀腸道,止瀉止痢。
因此,在「進食丸」方劑中加入肉荳蔻,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症狀,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達到健脾和胃之功效。
進食丸中添加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脾胃氣滯、食積停滯所致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厚朴能起到疏通氣機、消除積滯、止嘔的作用。
- 健脾消食: 厚朴還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對於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厚朴能起到調理脾胃、促進食慾的作用。
因此,厚朴在進食丸中起到降逆止嘔、健脾消食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食慾和消化功能。
進食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降逆,醒脾開胃: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醒脾開胃之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氣機不暢而導致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進而增進食慾。
- 殺菌消毒,防腐保鮮:丁香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食物中的細菌滋生,延長食物的保鮮期。在進食丸的配方中,丁香可以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確保丸劑的品質穩定。
總之,進食丸中加入丁香,一方面可溫中降逆,促進食慾,另一方面也具有防腐保鮮的作用,有利於藥丸的品質和療效。
進食丸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對於因脾胃氣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理氣消脹、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食慾,增進食慾。
- 疏肝解鬱:木香還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鬱作用。對於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肋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食慾下降問題。
進食丸中添加蓽澄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蓽澄茄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阻滯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行氣消積,助消化: 蓽澄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食積不化、腹脹便祕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蓽澄茄在進食丸中,可有效改善因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促進食物消化吸收,達到健脾和胃、增進食慾之效。
進食丸中添加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消化: 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促進消化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冷痛等症狀,高良薑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
- 改善食慾,增進食慾: 高良薑能促進唾液分泌,並可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慾,對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高良薑可起到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高良薑在進食丸中起到溫中散寒、助消化、改善食慾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進食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斂肺止咳: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食慾不振、體虛乏力、咳嗽氣喘等症狀,五味子能有效緩解,提高食慾,增強體力。
2. 固腎澀精: 五味子能補腎固精,收斂津液,對於脾腎虛弱、飲食不消、精關不固等問題,五味子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促進食慾恢復。
因此,進食丸中加入五味子,能有效改善食慾不振、體虛乏力等症狀,達到健脾益腎、提高食慾的目的。
「進食丸」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生薑味辛性溫,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進食丸多用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冷痛等症,生薑能溫暖脾胃,有助於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的情況。
其二,生薑能和胃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噁心嘔吐,生薑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能緩解不適,增進食慾。
因此,生薑在「進食丸」方劑中起着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和胃止嘔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進食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多篇古籍文獻,進食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其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溫補脾胃,恢復運化功能
進食丸成分中的肉豆蔻、丁香、高良薑等藥材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能溫暖脾胃,驅除寒邪;厚朴、木香等藥材能行氣消脹,促進脾胃運化;人參(部分方劑含有)、白朮等藥材則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功能。
2. 消食導滯,消除積聚
文獻中多次提及進食丸能「消食」、「消乳」、「取下食積」,這與方劑中的成分相關。例如,神麯、大麥櫱等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山楂(部分方劑含有)能消肉食積滯;枳實、青皮等能破氣消積。
3. 理氣和中,緩解脹滿不適
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會導致氣機不暢,出現腹脹、痞滿等症狀。進食丸中的木香、陳皮、砂仁等藥材能理氣和中,疏通氣機,從而緩解腹脹、痞滿等不適。
4. 收斂止瀉,改善腸道功能
部分方劑中含有五味子,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腸鳴等症狀。
主治功效歸納
綜合多篇文獻的描述,進食丸的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改善食慾,增進飲食: 針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飲食減少等症狀,進食丸能「喜飲食」、「進美飲食」、「治脾胃虛弱,漸不能食」。
- 緩解腹脹、痞滿: 針對消化不良、氣機不暢所致的心腹脹滿、痞悶等症狀,進食丸能「治心腹脹滿」、「消脹」、「治胸膈痞悶」。
- 消除食積,促進消化: 針對乳食不消、食積停滯所致的各種症狀,進食丸能「消乳食」、「消食開胃」、「破結散氣」、「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逆,腹鳴泄瀉,米穀不化」。
- 調理腸道功能,止瀉: 針對脾胃虛弱所致的腸滑、腹瀉、下痢赤白等症狀,進食丸能「治滑腸下利」、「治下痢赤白,腹痛後重」。
- 改善體質,增強氣血: 針對脾胃虛弱所致的面色萎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氣血不足等症狀,進食丸能「滋形氣」、「治面色痿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治小兒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肌肉不榮,羸瘦」。
- 治療疳積、哺露等小兒疾病: 文獻中多次提及進食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哺露等疾病,顯示其在兒科的應用價值。
總結
進食丸是一類以溫補脾胃、消食導滯、理氣和中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導致的各種症狀。不同醫家、不同版本的進食丸在具體藥物組成上可能有所差異,但其核心功效和治療原理基本一致。這些方劑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恢復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改善體質的目的,在古代中醫臨床中被廣泛應用,尤其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
傳統服藥法
木香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當歸(去須,洗,焙)半兩,代赭石(火煅、醋淬不計遍數,以易碎為度,別研)半兩,朱砂(研,飛)半兩,巴豆霜1分。
上為末,糊為丸,如黍米大。
1歲兒1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進食丸性溫,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
- 進食丸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服用進食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進食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牽牛1兩,巴豆3粒(去油心膜)。 主治:一切酒食所傷,以致心腹滿悶,時嘔酸水。胸膈食積。
進食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肉豆蔻仁1錢,厚朴5錢(去粗皮),丁香1錢,木香1錢,蓽澄茄1錢,良薑5錢(微炒),五味子1錢,生薑3兩(去皮,切作小塊子)。 主治:脾胃久虛,飲食減少,腸滑或痢,肢體乏力,精神疲劣。
進食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木香半兩,枳殼(麸炒,去瓤)半兩,當歸(去須,洗,焙)半兩,代赭石(火煅、醋淬不計遍數,以易碎爲度,别研)半兩,朱砂(研,飛)半兩,巴豆霜1分。 主治:小兒傷飽,乳食不消,壯熱腹痛脹滿,吐(口見)無度。
進食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王氏手集》。 組成: 進食丸(《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王氏手集》。)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王氏手集》。組成:丁香1錢,肉豆蔻2個,木香半錢,巴豆9個(去皮,生用),五靈脂7錢。主治:安和脾胃,消化積滯,止嘔哕吐利,除心腹脹滿,利胸膈,散滿痞。常服消水谷,進乳食。 。 主治:安和脾胃,消化積滯,止嘔噦吐利,除心腹脹滿,利胸膈,散滿痞。常服消水谷,進乳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