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麻黃湯

WU XIANG M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九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5%
肝經 15%
腎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6%
心經 6%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濃烈,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改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增強麻黃湯的醒腦開竅之功。
  2. 通竅止痛: 麝香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風邪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提高五香麻黃湯的止痛效果。

因此,五香麻黃湯中加入麝香,可增強其開竅醒神、通竅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風邪引起的頭面部疼痛、鼻塞等症狀。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行氣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肺、脾、腎經,具有溫肺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對於麻黃湯所治的風寒束表、肺氣不利,以及胸痛、咳嗽等症狀,丁香可以起到溫肺散寒、宣肺止痛的作用,增強療效。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丁香與麻黃、桂枝、細辛等藥物搭配,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丁香的溫性可以緩解麻黃等藥物的燥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同時也能提高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沉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止咳,化痰平喘:沉香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平喘止痛之功效。麻黃性溫,發散風寒,宣肺止咳,兩者搭配,可溫肺散寒,化痰平喘,適用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咳嗽痰多,氣喘者。
  2. 行氣止痛,疏肝理氣:沉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疏肝理氣之效,能改善胸悶氣滯,緩解胸痛不適。五香麻黃湯中加入沉香,可增強方劑行氣止痛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麻黃湯以麻黃、桂枝、杏仁等溫熱發散藥為主,容易導致氣機鬱滯,而木香可以疏肝理氣,緩解麻黃湯的燥烈之性,避免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2. 助麻黃宣肺: 木香入肺經,能通暢肺氣,與麻黃相輔相成,共同宣肺解表,增強療效。同時,木香還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緩解麻黃湯可能引起的咳嗽等副作用。

五香麻黃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五香麻黃湯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宣,症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麻黃可迅速驅散外邪,緩解表證。
  2. 通鼻竅: 麻黃具有通竅開鼻之效,能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五香麻黃湯中還含有其他辛溫解表藥物,如桂枝、白芷等,共同起到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鼻塞,改善呼吸道通暢。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麻黃性溫,善於發汗解表,但容易傷津耗氣。防風則性微溫,能散寒祛風,並能固表止汗,與麻黃配伍,既能發散風寒,又能防止汗出過多,避免傷津。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麻黃辛溫,偏於上焦,容易上行發散,防風則辛溫和緩,能引導麻黃之氣向下,使藥力更加平和,並能協同麻黃,更好地祛除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祛除濕邪: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二者合用,可協同作用,疏散風寒,祛除濕邪,並通達經絡,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
  2. 配合麻黃,增強藥效:獨活的祛風濕作用可以輔助麻黃的發汗解表,使藥效更加顯著。此外,獨活還能促進氣血運行,通達經絡,有助於麻黃的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秦艽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五香麻黃湯主治風寒襲表,肺氣不利,兼有肢體痠痛,加入秦艽可加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2. 散寒解表,宣肺止咳:五香麻黃湯以麻黃為君藥,辛溫解表,宣肺止咳,而秦艽能散寒解表,與麻黃相輔相成,增強了散寒解表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玉竹,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潤肺止咳: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養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麻黃性溫,易傷肺津,而玉竹可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保護肺部,避免燥咳出現。
  2. 滋陰降火:五香麻黃湯主要治療風寒咳嗽,但若患者伴隨陰虛火旺,則會加重咳嗽症狀。玉竹可滋陰降火,平衡體內陰陽,避免燥熱傷肺,從而促進咳嗽的痊癒。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調和藥性: 五香麻黃湯以麻黃為君藥,性溫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具有緩和、調和藥性的作用,能減輕麻黃的燥性,防止其過度傷肺,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二、 緩解副作用: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之功,但也可能引發口渴、心煩等副作用。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麻黃引起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服用更安全。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白薇,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解毒消腫: 白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緩解麻黃湯中麻黃、桂枝等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造成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副作用。
  2. 潤肺止咳: 白薇也能潤肺止咳,與五香麻黃湯中的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治療風寒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並緩解麻黃湯可能引起的肺燥咳嗽。

總之,白薇在五香麻黃湯中起到解毒消腫、潤肺止咳的作用,使方劑的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五香麻黃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麻黃湯本身辛溫解表,但可能導致氣機鬱滯,出現胸悶、腹痛等症狀。加入枳實,可使藥性平和,避免氣機鬱滯,並能緩解胸悶、腹痛等不適。
  2. 通腑瀉熱,消食導滯:枳實還有通腑瀉熱,消食導滯的功效。麻黃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但若患者兼有食積內停,或痰濕阻滯,則會影響藥效。枳實可幫助消食導滯,促進脾胃運化,提高藥效。

因此,五香麻黃湯中加入枳實,不僅能使藥性平和,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香麻黃湯」

**組成:**麝香,丁香,沉香,木香,麻黃,防風,獨活,秦艽,玉竹,甘草,白薇,枳實

**性味:**辛、溫

**功效:**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滋陰潤燥、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血化瘀、活絡止痛、解酒毒、清熱利尿、強筋骨、開竅醒神、寬中消脹、收斂、止瀉、補氣、生津止渴、潤燥、除煩、消食化積等

**主治:**突然爆發的中醫病症,引起發腫,可能出現在四肢、胸背,導致虛胖浮腫,好似吹脹的氣球一樣,也會出現在頭面、嘴脣、頸項等部位。嚴重的會集中在小腿,像車軸一樣粗大,但是不痛不紅。如果出現在四肢,則可能造成肢體的活動受影響。

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2.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白薇:**味寒甘,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4.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5.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6.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7.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8.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9.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10.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11. **枳實:**性溫味酸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12. **玉竹:**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等多種傳統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五香麻黃湯」**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滋陰潤燥、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血化瘀、活絡止痛、解酒毒、清熱利尿、強筋骨、開竅醒神、寬中消脹、收斂、止瀉、補氣、生津止渴、潤燥、除煩、消食化積等功效。方劑中的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療效,可治療突然爆發的中醫病症,引起發腫,可能出現在四肢、胸背,導致虛胖浮腫,好似吹脹的氣球一樣,也會出現在頭面、嘴脣、頸項等部位。嚴重的會集中在小腿,像車軸一樣粗大,但是不痛不紅。如果出現在四肢,則可能造成肢體的活動受影響。

傳統服藥法


麝香半兩,熏陸香1兩,雞舌香1兩,沈香2兩,青木香2兩,麻黃2兩,防風2兩,獨活2兩,秦艽2兩,萎蕤2兩,甘草2兩,白薇2兩,枳實2兩。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覆取汗後,外摩防己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宣肺利水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麻黃湯,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麝香半兩,熏陸香1兩,雞舌香1兩,沉香2兩,青木香2兩,麻黃2兩,防風2兩,獨活2兩,秦艽2兩,萎蕤2兩,甘草2兩,白薇2兩,枳實2兩。 主治:傷寒忽發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虛腫浮如吹狀,亦著頭面唇口頸項,劇者偏著腳脛,外如軸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欲不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