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桂枝湯

MU TONG GU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16%
腎經 14%
胃經 12%
肝經 10%
肺經 9%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大腸經 2%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通桂枝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通水道: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木通,可幫助疏通水道,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達到治病目的。

2. 配伍相宜: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太陽、陽明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功效。木通與桂枝配伍,一寒一溫,寒能制熱,溫能助陽,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加強疏通水道、溫經散寒的效果。

木通桂枝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助陽化氣,溫通經絡: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化氣、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木通桂枝湯主治寒凝血瘀,經絡阻滯所致的四肢厥冷、腹痛、腰痛等症狀,肉桂能溫陽化氣,助桂枝溫經通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木通性寒,桂枝性溫,二者相配,寒溫相濟,可以更好地調節寒熱,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肉桂的辛散之性,可以幫助木通通利水道,消除水腫,使藥效更佳。

木通桂枝湯的組成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止痛止瀉: 木通桂枝湯以溫陽散寒為主要功效,而吳茱萸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對於寒邪客於中焦,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吳茱萸能起到協同溫陽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木通桂枝湯中桂枝性溫,木通性寒,吳茱萸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寒熱之性過於偏激,進而提高療效。

木通桂枝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解表: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之效。與桂枝相輔相成,可增強解表之力,溫陽散寒,驅散表寒,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寒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通鼻竅: 細辛辛散通竅,可以疏通鼻竅,改善鼻塞不通的症狀,配合木通、桂枝等藥物,可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木通桂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木通桂枝湯以木通、桂枝為主,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功效,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桂枝的發汗解表作用,同時也能減緩木通的利水通淋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有效。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等作用,可以促進整體療效。

木通桂枝湯中加入蔥白,是基於其辛溫發散、解表散寒的功效。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熱之效。在木通桂枝湯中,蔥白與木通、桂枝等藥物合用,可以增強其解表散寒、宣通經絡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外感風寒、頭痛鼻塞等症狀,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蔥白還能夠促進汗腺分泌,有利於散寒解表,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木通桂枝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木通性寒,桂枝性溫,兩者合用,雖能有效疏通經絡,但易傷脾胃。大棗味甘性溫,能補益脾胃,緩解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與木通、桂枝同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藥物滲透力,加強疏通經絡、祛風除濕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主治功效


木通桂枝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木通桂枝湯主治「傷寒將理失節,服冷藥太多,伏熱在臟,手足厥逆,爪甲稍青,恐陽氣漸衰成陰毒氣,踟躕之間,變入狐惑,面色斑斑如錦紋。」

此段描述主要指向以下幾種病理狀態:

  1. 陽氣衰微,陰寒內盛:由於傷寒調養不當,誤服過多寒涼藥物,導致體內伏熱未解,反而損傷陽氣,出現手足厥逆、爪甲發青等陽氣不足、陰寒凝滯的表現。
  2. 陰毒之危:陽氣持續衰微,則有發展成陰毒的風險。陰毒是傷寒病中極為危重的證候,預後不良。
  3. 狐惑先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轉化為「狐惑病」。狐惑病是一種以精神症狀和黏膜潰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患者面色變化不定,如同錦紋。

治療原理

木通桂枝湯的組方設計體現了溫陽散寒、兼清伏熱的治療原則。

  • 溫陽散寒,扶助正氣:方中肉桂、吳茱萸、細辛、蔥白等藥物,均具有溫熱之性。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為君藥;吳茱萸行氣止痛,細辛發汗解表,二者皆能溫通經絡,散寒除濕,為臣藥;蔥白辛溫發散,通陽散寒,為佐藥。這四味藥合用,可溫陽散寒,驅除體內陰寒之邪,振奮陽氣。
  • 利水通竅,兼清伏熱:木通利尿消腫,通利水道,為佐藥。雖然古文描述的是「伏熱」,但並未明確指出熱證表現,且患者陽氣已衰,故此處用木通,更多的是取其利水通竅之功,以助排出體內濕邪,防止其與寒邪相結,進一步阻遏陽氣。
  • 調和營衛,緩急止痛:甘草、大棗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為使藥。二者既能緩解諸藥辛溫燥烈之性,又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扶助正氣。

綜合分析

木通桂枝湯以溫陽散寒為主,兼顧利水通竅,旨在挽救將衰之陽氣,防止病情向陰毒、狐惑等危重證候發展。方中溫熱藥物佔主導地位,體現了急救回陽的緊迫性。同時,佐以木通利水,甘草、大棗調和,使全方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達到扶正祛邪的治療目的。

此方適宜於傷寒調養不當,誤服寒涼藥物,導致陽氣欲衰,出現手足厥逆、爪甲發青等症狀的患者。透過溫陽散寒、利水通竅,可以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為後續治療創造條件。

傳統服藥法


木通1兩,桂1兩,吳茱萸1分,細辛1分,甘草半兩,蔥白6莖,大棗9個。
上(口父)咀,水2升半,煎1升2合,去滓,分四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關疾病


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

相同名稱方劑


木通桂枝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五。 組成:木通1兩,桂1兩,吳茱萸1分,細辛1分,甘草半兩,蔥白6莖,大棗9個。 主治:傷寒將理失節,服冷藥太多,伏熱在臟,手足厥逆,爪甲稍青,恐陽氣漸衰,成陰毒氣,踟躕之間,變入狐惑,面色斑斑如錦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