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湯

MU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6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小腸經 20%
膀胱經 20%
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通湯」中包含「木通」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其藥性與功效:

  1.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可有效治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木通湯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疾病。
  2. 清熱解毒: 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解暑熱,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在木通湯中,木通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木通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木通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

一、小便不利

這是木通湯最常見的適應症,見於多篇文獻記載。

主治症狀: 小便不通、小便少而澀痛、臍腹脹痛、小腹痛不可忍。

治療原理:

  • 木通: 本方中木通為主要藥物,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直接作用於泌尿系統,促進尿液排出。
  • 滑石: 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協助木通加強利尿效果。
  • 牽牛子: 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通利二便,排除體內濕熱。
  • 燈心草、蔥白: 協助通利小便。

文獻依據:

  • 《驗方新編》:「孕婦小便少又澀痛者,謂之子淋。用加味木通湯...」
  • 《本草綱目》:「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下...」
  • 《奇效良方》:「治小便不通,小腹痛不可忍。」
  • 《聖濟總錄》:「治傷寒後下焦熱,小便不通。茯苓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妊娠子淋澀痛。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妊娠身體浮腫,心腹脹滿,小便不通。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妊娠大小便不通。下部脹滿,坐臥不安。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產後小便不通。木通湯方」

二、身體浮腫

木通湯也可用於治療身體浮腫,尤其是與泌尿系統相關的浮腫。

主治症狀: 身體浮腫、喘息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腰腳浮腫。

治療原理:

  • 木通: 利尿消腫。
  • 防己、豬苓、海蛤、陳皮、木香、白朮、桑白皮、赤茯苓、檳榔、紫蘇莖葉: 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具有利水消腫、行氣除濕的功效,可減輕身體的浮腫症狀。

文獻依據:

  • 《聖濟總錄》:「治傷寒後,身體浮腫,喘息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防己湯方」
  • 《聖濟總錄》:「治病後脾腎不足,水道不利,腰腳浮腫。木通湯方」
  • 《本草綱目》:「鴨頭丸:治陽水暴腫,面赤,煩躁喘急,小便澀。其效如神...每木通湯下七十丸,日三服。」

三、熱病、傷寒相關症狀

木通湯還可用於治療熱病、傷寒後出現的一些症狀。

主治症狀:

  • 傷寒乾嘔,不下食
  • 傷寒後,胃間餘熱,乾嘔不止
  • 傷寒陰陽不和,變成狐惑,目如鳩赤,面色斑紋如錦
  • 傷寒熱病,喉咽閉塞,連舌根腫痛,熱毒氣聚於心胸
  • 傷寒心脾風熱,舌腫口瘡,喉咽中痛,口吐涎沫
  • 熱病喉中閉塞疼痛
  • 傷寒後腳氣,胸中滿悶,喘息促急

治療原理:

這些症狀多與熱毒、濕熱、氣機不暢有關。木通湯中的藥物組合可以清熱解毒、利濕、行氣,從而改善這些症狀。例如:

  • 木通、山梔子仁: 清熱瀉火。
  • 絡石、升麻、射干、犀角屑、玄參、桔梗、芍藥、青竹茹、朴硝: 這些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半夏、蘆根、淡竹茹、麥門冬、人參、白茯苓: 這些藥物具有和胃降逆、益氣生津的作用,可改善乾嘔等症狀。
  • 陳皮、木香: 行氣解鬱,改善胸悶等症狀。

文獻依據:

  • 《聖濟總錄》:「治傷寒乾嘔,不下食。半夏湯方」
  • 《聖濟總錄》:「治傷寒後,胃間餘熱,乾嘔不止。半夏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傷寒陰陽不和,變成狐惑,目如鳩赤,面色斑紋如錦。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傷寒熱病,喉咽閉塞,連舌根腫痛,熱毒氣聚於心胸。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傷寒心脾風熱,舌腫口瘡,喉咽中痛,口吐涎沫。羚羊角散方」
  • 《聖濟總錄》:「治熱病喉中閉塞疼痛。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傷寒後腳氣,胸中滿悶,喘息促急。陳橘皮散方」

四、其他症狀

除了上述主要症狀外,木通湯還被用於治療:

  • 久咳肺熱,咳唾稠濁,胸滿痛悶: 木通湯中的相關藥物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腎氣內奪舌喑足廢: 木通湯與補腎藥物同用,可能有助於改善症狀。
  • 熱結上焦,致風氣上行,痰厥頭痛: 木通湯可清熱化痰,緩解頭痛。
  • 癥瘕腹脹滿,硬如石,腹上青脈浮起: 木通湯可能通過利尿、行氣的作用,輔助治療。
  • 諸風失音: 木通湯中的相關藥物可能具有開音的作用。
  • 上焦熱,晝常好瞑: 木通湯可清上焦之熱。
  • 關格,飲食不下,二便不通: 木通湯可通利二便。

文獻依據:

  • 《聖濟總錄》:「治久嗽肺熱,咳唾稠濁,胸滿痛悶,木通湯方」
  • 《聖濟總錄》:「治腎氣內奪舌喑足廢。菟絲子丸方」
  • 《聖濟總錄》:「治熱結上焦,致風氣上行,痰厥頭痛。水蘇丸方」
  • 《聖濟總錄》:「治癥瘕腹脹滿,硬如石,腹上青脈浮起。紫葛粉丸方」
  • 《仁齋直指方論》:「木通湯,治諸風失音。」
  • 《本草綱目》:「仙乳丸:治上焦熱,晝常好瞑...每服七丸,食後木通湯下...」
  • 《祖劑》:「即本方加木通、滑石、人參、蘆治。關格,飲食不下,二便不通。」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木通湯是一個以利尿通淋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同時兼具清熱解毒、行氣除濕的作用。其應用範圍廣泛,可治療多種與小便不利、身體浮腫、熱病、傷寒相關的症狀。不同醫家根據具體病情,在木通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木通(銼) 2分,升麻2分,赤芍藥2分,黃芩(去黑心) 2分,山梔子仁2分,麥門冬(去心,焙)2分,犀角(鎊) 1兩,大黃(銼,炒)1兩,枳殼(去瓤,炒)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地黃汁半合,同煎至7分,去滓,分2次溫服,食後、臨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大便秘結癲癇小兒驚巒排尿困難乳腺炎尿道炎膀胱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相同名稱方劑


木通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七十八。 組成:木通2兩(銼細)。 主治:因感風濕,得白虎歷節風,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行痹、痛痹、著痹。

木通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三。 組成:木通2兩,木豬苓2兩,瞿麥1兩,滑石1兩,甘草1兩(炙),芍藥1兩。 主治:傷寒小腹滿,小便不利,心下痛引脅者。

木通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木通(銼)1兩,葛根(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鹽炒)1兩,檳榔(銼)1兩,滑石1兩,瞿麥穗1兩。 主治:傷寒13日,過經不解,臍腹脹滿,小便淋澀,煩悶躁渴。

木通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木通、石菖蒲、防風(去蘆頭)、枳殼、全蠍(焙)、僵蠶(焙)、甘草、木香、南星。 主治:通心氣,祛風邪。主治:小兒癇癒不能語。小兒急驚初發。及血滯於心,心竅不通,語言不出者。

木通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木通(銼)1分,木香半兩(生),細辛(去苗葉)1分,草豆蔻(去皮)3枚,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桃仁(湯,去皮尖)半兩,肉豆蔻(去殼)2枚。 主治:氣淋,結澀不通。

木通湯,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牛膝3錢,丹皮1錢,細辛1錢,連翹1錢,金銀花1錢,澤蘭1錢,白及1錢,蒲黃1錢,木通1錢,延胡索1錢。 主治:太陽小腸經痧,痧盛成均子,小腹大痛,每每左卧,左足不能屈伸,痧筋不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