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寒膏

YU H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心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4%
胃經 14%
腎經 8%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禦寒膏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作用。可驅散寒邪,溫暖體表,改善因寒氣入侵導致的四肢冰冷、怕冷等症狀,達到禦寒的效果。
  2. 促進血液循環: 生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身體溫暖,抵抗寒冷。

「禦寒膏」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溫經散寒: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驅散寒氣,起到溫暖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腫止痛,促進癒合: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功效。對於寒邪導致的局部組織損傷,乳香能消散腫脹,減輕疼痛,並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禦寒膏」中添加乳香,可有效地發揮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禦寒保暖、舒筋活絡的效果。

「禦寒膏」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基於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冬天寒冷,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手腳冰冷、關節疼痛等症狀。沒藥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冷症狀;其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阻滯,進一步緩解疼痛。因此,在「禦寒膏」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提升禦寒效果,並改善因寒冷造成的各種不適。

主治功效


禦寒膏主治功效分析

禦寒膏,主要見於《外治壽世方》、《濟世神驗良方》、《古今醫鑒》、《壽世保元》等中醫典籍。綜合各家記載,此方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1. 體虛背部惡寒: 體質虛弱之人,背部常感寒冷,甚至夏季也怕脫衣。
  2. 婦人產後風寒: 產後婦女感受風寒之邪,導致經絡冷痛,或手足厥冷至骨。
  3. 腰痛: 由寒濕或風寒引起的腰部疼痛。
  4. 一切冷痹痛、濕氣: 由於寒濕侵襲經絡導致的各種肢體關節冷痛、麻木、重著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禦寒膏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為主要治療原理。

  • 生薑: 性溫味辛,具有溫胃散寒、發汗解表之功效。在此方中作為主要藥物,取其辛溫之性,溫暖經絡,驅散寒邪。
  • 黃明膠(牛膠): 味甘性平, 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滋養陰血。
  • 乳香、沒藥: 二者皆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藥。乳香偏於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沒藥偏於行氣止痛、溫經通絡。兩藥合用,可增強活血通絡、散瘀止痛之效,有助於改善氣血凝滯所致的疼痛。
  • 川椒末: 性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之功效。加入少許川椒末,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並有助於藥物透皮吸收。

外用方式:

  • 熬製成膏: 將上述藥物熬製成膏狀,便於外用。
  • 貼敷患處: 將藥膏攤於皮紙上,貼敷於疼痛或惡寒的部位。
  • 烘熱熨燙: 用鞋底等物烘熱後熨燙藥膏,以助藥力滲透,加強溫熱散寒的作用。

總體而言,禦寒膏通過溫熱藥物的局部外用,溫通經絡、祛除寒濕、活血止痛,從而達到治療上述症狀的目的。其外用方式使得藥物直達病所,並通過熨燙增強藥效,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傳統外治方法。

傳統服藥法


生薑半斤(取自然汁),牛膠3兩,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
銅勺內煎化,移入滾湯內燉,以柳條攪至成膏,入川椒末少許,再攪勻。
用皮紙攤貼患處,用鞋底烘熱熨之。候5-7日脫下,或起小瘡不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膝部腫大疼痛怕冷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禦寒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 組成:生薑半斤(取自然汁),牛膠3兩,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 主治:體虛人背上惡寒,或夏日怕脫衣,及婦人産後被風吹入經絡,故常冷痛,或手足冷痛至骨;又治腰痛,及一切冷痹痛,濕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