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珍散

YU Z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九八○引《家寶》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4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6%
肺經 31%
膀胱經 10%
肝經 10%
脾經 5%
心經 5%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珍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玉珍散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高熱不退、口渴煩躁等症,而石膏能有效清解體內熱毒,降低體溫,緩解症狀。
  2. 滋陰潤燥: 石膏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能補充體內津液,緩解熱邪導致的津液虧損。玉珍散中可能還會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如生地、麥冬等,共同發揮滋陰潤燥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玉珍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是由於其具備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藥物、解毒等功效。在玉珍散中,甘草可以減輕其他藥材的毒副作用,提高藥效,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此外,甘草還能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有助於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總而言之,甘草在玉珍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既能緩和藥性,又能解毒護胃,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玉珍散中含有滑石,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清熱化濕,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熾盛、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治療作用。

因此,玉珍散中加入滑石,可發揮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玉珍散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祛風止痙: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經,能祛風濕、止痙攣。玉珍散主治風寒濕邪客於經絡,致使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白附子可驅散風寒濕邪,解除筋脈拘攣,達到止痙效果。
  2. 化痰止咳:白附子亦有化痰止咳之功,能宣肺利氣,化解痰濕,對於伴有痰多的患者,白附子能輔助止咳化痰,改善症狀。

玉珍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源於其解痙止痛之效。白僵蠶為白僵菌感染家蠶的乾燥蟲體,性寒、味鹹,入肝經。其含有僵蠶素等成分,具有驅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癲癇、破傷風等症狀,因其能抑制神經興奮,達到解痙止痛的效果。因此,玉珍散中加入白僵蠶,旨在通過其解痙止痛作用,緩解患者的症狀。

主治功效


玉珍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玉珍散主要用於治療嬰幼兒的以下症狀:

  • 乳食不消,腹滿不利: 如《幼幼新書》所載「小兒宿食不消,身體發熱或發吐瀉」、「治小兒食不消,腹滿不利」。顯示玉珍散具有消食導滯的功效,能幫助嬰幼兒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
  • 腮腫,舌腫: 《幼幼新書》提到「治嬰孩、小兒乳食不消,腮腫,舌腫」,表明玉珍散可以治療腮腺及舌頭的腫脹。
  • 驚躁,渴瀉: 《幼幼新書》指出玉珍散可用於「驚躁,渴瀉」,這表示該方劑對嬰幼兒煩躁不安、口渴、腹瀉等症狀也有療效。
  • 驚熱、驚汗: 根據《幼幼新書》的記載,玉珍散還能治療「驚熱、驚汗」,推測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熱痙攣或高熱驚厥有關。
  • 跌撲傷損,筋骨碎斷,刀箭蟲傷成瘡: 《保嬰撮要》中提到「黑龍散,治跌撲傷損,筋骨碎斷...若被刀箭蟲傷成瘡,並用薑汁和水調貼,如口破以玉珍散填塗。」以及「一小兒犬吠出血,抽搐痰盛,敷玉珍散、服抱龍丸而愈。」和「一小兒素怯弱,犬吠出血,惡寒發熱,過服斑蝥之藥,殊類破傷風,與玉珍散敷之,服十全大補湯,倍加鉤藤鉤而愈。」表明玉珍散外用可以處理外傷,例如跌打損傷、傷口感染等。
  • 傷風頭痛,角弓反張:《保嬰撮要》記載「玉珍散(一名奪命丹),治傷損,傷風頭痛,角弓反張。」指出玉珍散也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甚至嚴重的角弓反張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玉珍散包含石膏、甘草、滑石、白附子、白僵蠶。結合古文描述的症狀,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滑石皆為清熱藥,其中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滑石利水滲濕,清解暑熱。針對「驚熱」、「渴瀉」等症狀,可清解體內熱邪。
  2. 祛風化痰: 白附子、白僵蠶具有祛風化痰的作用。對於「驚躁」、「抽搐痰盛」等症狀,可祛除風邪,化解痰濕。
  3. 消食導滯: 雖然方劑組成中沒有明確的消食藥物,但從「小兒宿食不消」的描述推測,可能是通過清熱祛風、調和脾胃等方式間接達到消食導滯的效果。如《幼幼新書》中所說「宜用水精丹利之...卻下補藥調理。」先以水精丹攻下,再以玉珍散和補藥調理脾胃。
  4. 解毒消腫: 古文記載玉珍散可用於外敷「腮腫」、「舌腫」以及「刀箭蟲傷成瘡」等,推測方中的白僵蠶等藥物可能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
  5.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藥性,緩急止痛,使整個方劑更加平和。

總結:

玉珍散是一個兼具內服和外用功能的方劑,主要針對嬰幼兒的食積、熱證、驚風以及外傷等問題。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瀉火、祛風化痰、解毒消腫、調和脾胃等途徑來達到治療目的。但由於古文描述有限,對於其具體藥理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石膏半兩(煅),甘草1分(炙),滑石半兩(白者佳),白附子1分,蚌粉(水淘去沙石,卻連盞在火上煅通紅,刮下,用水飛過,細研)1分,白僵蠶(直者,炒去絲)1分。
上為細末,入腦、麝各少許。
每服嬰孩1字,2-3歲半錢,5-7歲1錢,麥門冬熟水調下。如渴瀉不止,驚汗,燈心湯調下。小兒氣怯者,腦、麝極少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腮腺炎舌炎舌頭痛舌頭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玉珍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九八○引《家寶》。 組成:石膏半兩(煅),甘草1分(炙),滑石半兩(白者佳),白附子1分,蚌粉(水淘去沙石,卻連盞在火上煅通紅,刮下,用水飛過,細研)1分,白僵蠶(直者,炒去絲)1分。 主治:嬰孩小兒腮腫舌腫,驚躁渴瀉,驚熱驚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