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類倒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類倒散方劑多用於治療熱證便祕,大黃可通過瀉熱通便,清除腸道積熱,使大便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類倒散方劑中常加入大黃,可幫助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類倒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性:
-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而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改善因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
- 清熱解暑: 滑石性寒,能清熱解暑,適用於暑熱內蘊、心煩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因此,類倒散中加入滑石,旨在通過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類倒散方中使用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通便止瀉之效。類倒散方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便祕等症狀,皁莢的消積化滯作用可以幫助胃腸道消化食物,緩解積滯。
- 驅蟲殺蟲:皁莢還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對於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類倒散方中加入皁莢,可以加強驅蟲作用,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類倒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小便不通,此前後熱結也」,明確指向因熱邪積滯導致的大小便閉塞。中醫理論中,「熱結」指陽熱之邪聚結於腸道或膀胱,耗傷津液、阻滯氣機,使得大腸傳導失常(便秘)、膀胱氣化不利(癃閉)。方中強調若「小便不通」或「大便不通」須調整大黃與滑石比例,反映其針對二便閉塞的病機差異而靈活用藥。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大黃(6錢為主)
- 性味苦寒,歸大腸、胃經,為瀉下攻積要藥,善清泄陽明實熱。
- 重用於「大便不通」時(大黃6錢、滑石3錢),取其峻下熱結之力,通導腸腑積滯;減量用於「小便不通」時(大黃3錢),意在輕泄中焦熱邪,助滑石下行通淋。
滑石(6錢為主)
- 性甘淡寒,歸膀胱、肺經,擅清熱利尿通淋。
- 重用於「小便不通」時(滑石6錢、大黃3錢),側重利水滲濕,開泄膀胱熱結;減量用於「大便不通」時(滑石3錢),則輔佐大黃清熱,兼防燥屎堅結。
皂角(固定3錢)
- 辛鹹溫,歸肺、大腸經,具通竅開閉之效。
- 無論大小便閉均用,取其「通關利竅」特性:既能潤燥通便(協大黃),亦能宣肺氣以啟水之上源(助滑石),體現「提壺揭蓋」之法。
三、組方思維與整體協同
- 瀉熱分消:大黃攻下、滑石利水,分消前後二陰之熱結;皂角為樞紐,貫通氣機。
- 權變調配:依閉塞主次調整大黃與滑石比例,彰顯「病變方變」的中醫辨證精神。
- 酒引藥力:黃酒送服,取其辛溫行散之性,助推藥勢速達病所,尤適熱結兼氣滯者。
此方結構簡峻,重在通泄熱結,適用於實熱閉塞之急證,體現「六腑以通為用」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大黃6錢,滑石6錢,皂角3錢。
上為末。
黃酒送下。如小便不通,大黃3錢,滑石6錢;如大使不通,大黃6錢,滑石3錢。皂角3錢,大小便俱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用於熱結便秘,若大便溏薄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類倒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大黃6錢,滑石6錢,皂角3錢。 主治:大小便不通,此前後熱結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