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兩金丸

QIAN LIANG J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肝經 15%
肺經 8%
胃經 8%
脾經 8%
心包經 8%
小腸經 8%
心經 8%
三焦經 8%
膽經 6%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千兩金丸]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千兩金丸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千兩金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千兩金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腸燥便祕等症狀,大黃可有效瀉去腸道積熱,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
  2. 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千兩金丸中,大黃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清熱解毒,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千兩金丸方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積化滯: 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通便瀉下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並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積滯,改善便祕。
  2. 行氣止痛: 皁莢亦具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部脹痛、疼痛難忍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千兩金丸方中加入皁莢,旨在通過其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千兩金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文獻,千兩金丸的組成主要有:

  • 蚵蚾草(又名:嫩者、蚵蚾草)
  • 銅青(又名:銅綠)
  • 大黃
  • 豬牙皂角(又名:牙皂、皁莢)
  • 牙硝(可選)
  • 白梅肉(作為賦形劑)

功效主治

千兩金丸主要用於治療喉風、喉痹等咽喉急症,尤其針對纏喉風,不論是陽閉還是陰閉,以及因內外腫塞導致的危急重症,都有顯著的療效。文獻中多次提到其「起死回生」的功效,可見其藥效之強。

具體病症包括:

  • 纏喉風: 一種急性咽喉疾病,以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吞嚥障礙為主要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 喉痹: 咽喉腫痛、吞嚥困難的一種病症,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 咽喉腫塞: 咽喉部位的腫脹堵塞,導致呼吸和吞嚥困難。
  • 痰涎壅盛: 痰液過多,阻塞呼吸道。
  • 牙關緊急: 牙關緊閉,難以張口。

治療原理分析

千兩金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組成藥物的藥性來分析:

  1. 清熱解毒:

    • 銅青(銅綠): 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直接作用於咽喉患處,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
    • 大黃: 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熱毒,減輕咽喉腫痛。
    • 牙硝(如加入): 具有清熱消腫的功效,可協助消散咽喉腫脹。
  2. 祛痰通竅:

    • 豬牙皂角(皁莢): 具有祛痰、開竅的作用,可稀釋並排出壅塞在咽喉的痰涎,使呼吸道通暢。
    • 白梅肉: 作為賦形劑,具有生津潤燥的作用,可緩解咽喉乾燥、疼痛的症狀,並有助於藥物的吞嚥和吸收。
  3. 通便排毒:

    • 大黃: 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間接有助於咽喉疾病的康復。

綜合作用機制: 千兩金丸通過清熱解毒、祛痰通竅、通便排毒等多重作用機制,迅速緩解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吞嚥障礙等症狀,從而達到「起死回生」的療效。

方劑運用形式

千兩金丸通常製成丸劑,每兩作五丸或十五丸,使用時以新綿裹著含化,讓藥物在口腔和咽喉部位緩慢釋放,直接作用於患處。同時,患者會吐出頑痰涎液,有助於病情的好轉。

總結

千兩金丸是一個針對咽喉急症,特別是纏喉風的有效方劑。其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祛痰通竅、通便排毒的效果,從而迅速緩解症狀,恢復咽喉功能。

傳統服藥法


蚵蠐草(嫩者)半兩,銅青2錢,大黃半兩,豬牙半兩,皂角半兩。上為細末,以白梅肥潤者,取肉爛研,一處搗勻,每兩作15丸。
每用,以新綿裹,口中含化,咽津,有頑涎吐出。若病得2日後,難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千兩金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千兩金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白喉急性會厭炎

相同名稱方劑


千兩金丸, 出處:《百一》卷十。 組成:蚵蚾草(嫩者)半兩,銅青2錢,大黃半兩,豬牙半兩,皂角半兩。 主治:纏喉風,不問陽閉、陰閉,如急病內外腫塞,輒至不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