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肉湯丸]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肉湯丸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肉湯丸」方劑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解毒之功效。肉湯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滯等症,大黃可清熱瀉火,化解積滯,促進腸道蠕動,使毒素排出體外。
二、 引藥下行: 大黃具有引藥下行之功,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使藥力直達病所,增強藥效。肉湯丸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藥物,大黃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肉湯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小兒咳嗽,痰涎不通,氣急,或痰壅成塊。其證屬痰熱壅肺,痰阻氣道,故見咳嗽氣急、痰稠難咯,甚則凝結成塊。
方劑組成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如下:
銅青末(1錢):
銅青性寒,有毒,傳統用於化痰散結,消積殺蟲。此處取其化痰之功,尤善化熱痰膠結之證。其性沉降,能直入肺經,助痰下行。皂莢末(2錢):
皂莢味辛鹹,性溫,有小毒,具強烈化痰開竅、祛痰通壅之效。其辛能散結,鹹能軟堅,溫能行滯,可破痰壅而通氣道,針對痰涎膠固、氣機閉阻之證。大黃末(2錢):
大黃苦寒沉降,具瀉下攻積、清熱瀉火之效。此處非為通便,而取其瀉肺熱、破痰積之功。痰熱互結,大黃能導熱下行,兼以活血化瘀,助痰涎消散。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三藥合用,以皂莢開痰竅為君,銅青化膠痰為臣,大黃瀉熱痰為佐,共奏化痰散結、瀉熱通壅之效。痰涎得化,氣道得通,咳嗽自緩。更以肥豬肉湯送服,取其甘潤之性緩和諸藥峻烈之毒,兼護胃氣。
此方藥力峻猛,專為痰熱膠結、體實小兒而設。若久嗽胃寒,或體弱痰稀者,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銅青末1錢,皂用末2錢,大黃末2錢。
上為末,油餅面和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5-7丸,肥豬肉湯送下。
忌酸咸;此藥宜壯實小兒,久嗽胃寒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肉湯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銅青末1錢,皂用末2錢,大黃末2錢。 主治:小兒咳嗽,痰涎不通,氣急,或痰壅成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