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膠地寄生湯中包含阿膠,主要是由於阿膠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 補血滋陰: 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此方中,阿膠可與地黃等藥材共同作用,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緩解血虛津虧所致的症狀。
- 固澀止血: 阿膠能固澀止血,適用於血虛出血,或因血虛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膠地寄生湯中,阿膠可與其他止血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止血的效果。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與滋陰潤燥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可清熱涼血,用於熱病煩躁、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另一方面,生地黃滋陰潤燥,可養血生津,用於陰虛內熱、燥熱傷津所致的口渴、便祕、皮膚乾燥等症狀。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生地黃,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補肝腎,強筋骨: 桑寄生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其可改善肝腎虛損所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與膠地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如杜仲、牛膝等,共同起到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
2. 祛風濕,止痺痛: 桑寄生亦具祛風濕、止痺痛之功效,可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配合膠地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如秦艽、防己等,可更有效地祛風除濕,緩解疼痛。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膠地寄生湯主治虛勞咳嗽、咯血等症,多因氣虛津傷所致。黃耆能補益肺氣,固護衛氣,防止外邪侵襲,有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咳嗽、咯血等症狀。
- 益氣生津: 黃耆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能改善因氣虛津傷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膠地寄生湯中其他藥材如地黃、麥冬等,也具有滋陰潤燥之效,與黃耆搭配,能更好地達到益氣生津的效果。
總之,黃耆在膠地寄生湯中起到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虛勞咳嗽、咯血等症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整體療效。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效。膠地寄生湯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視力減退等症狀,而枸杞子能補益肝腎,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二、增強藥效,調和藥性: 枸杞子性甘,能緩解藥物苦寒之性,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可增強藥效。膠地寄生湯中多用苦寒藥物,加入枸杞子能起到調和藥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
總之,枸杞子在膠地寄生湯中起著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更易於服用。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膠地寄生湯為滋陰補腎、祛風止痛之劑,加入茯苓可健脾利濕,防止藥物過於滋膩,避免濕邪內阻,影響藥效的發揮。
二、助藥力:茯苓性平和,能調和藥性,與膠地寄生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腎、祛風止痛的功效。
膠地寄生湯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膠地寄生湯主治肝腎陰虛,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石決明可輔助清熱瀉火,改善肝腎陰虛,進一步達到明目之效。
- 平肝潛陽: 石決明還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膠地寄生湯中其他藥物如寄生、生地等也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配合石決明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平息肝火,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膠地寄生湯
組成:阿膠、生地黃、桑寄生、黃耆、枸杞子、茯苓、石決明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枸杞: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桑寄生: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強筋骨、通經絡、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石決明: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
主治功效:
- 血虛絡空:氣血虛弱,經脈空虛。
- 肝厥胃痛:肝臟虛弱,胃部疼痛。
- 痛引背脅:疼痛延伸到背部和脅部。
- 頭暈嘈雜:頭暈目眩,耳鳴心煩。
- 兩膝脛冷:膝蓋和脛骨感到寒冷。
總結:
膠地寄生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血養陰、滋肝補腎、疏風止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絡空、肝厥胃痛、痛引背脅、頭暈嘈雜、兩膝脛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阿膠(烊衝)1錢半 細生地 桑寄生 黃草 川斛各3錢 甘杞子 浙茯苓各1錢半 九孔石決明(生打)一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膠地寄生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陳阿膠(烊衝)1錢半,細生地3錢,桑寄生3錢,黃耆3錢,川斛3錢,甘杞子1錢半,浙茯苓1錢半,九孔石決明(生打)1兩。 主治:血虛絡空,肝厥胃痛,痛引背脅,頭暈嘈雜,兩膝脛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