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化漿湯

神應化漿湯

SHEN YING HUA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7%
肝經 13%
心經 13%
腎經 10%
胃經 9%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應化漿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脫: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的功效。神應化漿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陰液虧損所致的脫症,如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人參能補益心脾之氣,提升機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止汗固脫,恢復人體元氣。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病邪的侵襲。神應化漿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利溼化瘀的藥物,人參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正氣。

神應化漿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神應化漿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等,而黃耆可補益正氣,抵禦外邪,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固表止汗、驅散寒邪的作用。
  2. 託毒生肌:神應化漿湯亦用於治療癰疽瘡瘍,症見紅腫熱痛,膿液外溢等。黃耆可託毒外出,促進膿液排出,並有生肌長肉之效,有助於傷口癒合,加速病患康復。

神應化漿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方劑中以當歸補血活血,改善氣血不足,有助於緩解病症。
  2. 和血潤燥: 神應化漿湯主治血虛津枯,症見口乾舌燥、咽喉不利、皮膚乾燥等。當歸能和血潤燥,滋養津液,緩解燥熱之症,達到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效果。

神應化漿湯中包含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山楂性味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神應化漿湯多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而山楂正好能起到消食化滯的作用,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胃腸不適。

2. 活血化瘀: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神應化漿湯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共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病情。

神應化漿湯中加入糯米,主要原因如下:

  1. 緩和藥性: 糯米性溫和,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健脾、固澀止瀉的功效。可以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傷及脾胃。
  2. 增稠效果: 糯米煮成漿糊狀,可以增稠湯劑,使藥物更容易附著在腸胃壁上,延長藥效,並有助於藥物吸收。

糯米在神應化漿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稠效果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並避免藥性過於峻猛,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

神應化漿湯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在於其 溫陽散寒通經活血 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能溫補心陽,散寒止痛,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速度,有助於緩解寒凝血瘀 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

此外,肉桂還具溫陽利水 的功效,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等問題。因此,在神應化漿湯中加入肉桂,可起到溫陽散寒,通經活血,溫陽利水的綜合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寒凝血瘀、腎陽虛等病症。

神應化漿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效。神應化漿湯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枸杞子能滋養肝腎,提高視力,故方中加入枸杞子以增強其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
  2. 緩解藥性,增強療效: 神應化漿湯中部分藥物性寒,如生地黃、菊花等,易傷脾胃。而枸杞子性甘平,能緩解藥性,保護脾胃,使其藥力更易發揮。同時,枸杞子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作用,提高療效。

神應化漿湯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某些特殊症狀。其組成中含有象牙,此處所指象牙非現代常規使用的藥材,因涉及野生動物保護法規,現今已不再使用真正的象牙入藥。古代醫家認為象牙性寒味甘鹹,能清熱解毒、生肌收斂。在神應化漿湯中加入象牙意在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並對癰腫疔瘡等病症有輔助療效。然而,基於現代醫學觀點及動物保護政策,现已改用其他藥材替代,如象骨或人工合成物質來達到類似效果,既符合法律規定,又能確保藥效。使用時應遵從專業中醫師指導,選擇合適的替代品以保障治療安全與有效。

神應化漿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該方中常因寒邪凝滯,導致脾胃氣機阻滯,腹痛脹滿。木香能溫中理氣,暢通脾胃氣機,緩解腹痛。
  2. 健脾消食: 木香還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消除寒邪造成的脾胃虛弱,進一步改善腹痛脹滿等症狀。

因此,神應化漿湯中加入木香,不僅能理氣止痛,還能健脾消食,有效改善寒邪凝滯引起的脾胃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應化漿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籍,主療「痘,漿不行」,即痘瘡(天花或水痘類疾病)病程中,膿漿生成不足之證。古醫認為,痘瘡需依「發熱→見點→起脹→灌漿→結痂」之序發展,其中「灌漿」為關鍵階段,若漿液稀薄或遲滯不化,則痘瘡難斂,甚則塌陷,危殆立至。此方專促氣血化膿充漿,助痘毒外透而防內陷。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氣托毒為本

    • 人參、黃耆:大補元氣,助正氣托毒外出。古云「氣足則漿升」,此二藥為治痘虛陷之核心,尤適合氣虛無力化漿者。
    • 當歸:養血活血,與參、耆合用則氣血雙補,使膿漿生化有源。
  2. 溫通活血助化

    • 肉桂:溫陽通脈,既能助氣血運行,又可破除痘瘡寒凝滯漿之弊。
    • 山楂:消積活血,疏通氣血壅滯,防痘毒瘀結不化。
  3. 生肌透膿專藥

    • 象牙:古人視為生肌長肉奇藥,其性收斂,能固漿防泄,兼透毒外出。
    • 筍尖(竹筍嫩芽):取其生發透達之性,助痘疹升發,促漿液充盈。
  4. 輔佐調暢之品

    • 木香(乳汁磨):理氣行滯,使補而不壅;乳汁潤養,緩木香燥性,兼滋陰輔助。
    • 糯米:甘平補中,護胃生津,防溫燥傷陰。
    • 枸杞:補肝腎益精,養陰以資化漿,調和陽藥之偏。
  5. 加味增效

    • 梅花:芳香透表,疏解痘毒鬱結,古稱能「引漿上潮」。

全方配伍思路:以「補托溫通」為主軸,益氣血以資化漿之本,溫通活血以暢其流,更入象牙、筍尖等痘科專藥直達病所。佐以行氣、滋陰之品,使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共成「化漿滿足」之功。


中醫理論映證
此方深合「痘瘡以氣血為御」之旨,氣充則漿升,血足則漿稠。其組方邏輯與《痘疹心法》「漿行貴乎氣血充,血不足補之,氣不足益之」相呼應,為典型的「托裡透膿」治法,適用於正虛無力透毒之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山楂2錢,糯米2錢,筍尖2錢,肉桂8分,枸杞8分,象牙3錢,木香(乳汁磨)半杯。
水2鐘,煎1鐘,入好酒1鐘,不拘時候服;或加梅花1錢,只服1劑,漿必滿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應化漿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神應化漿湯,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組成: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山楂2錢,糯米2錢,筍尖2錢,肉桂8分,枸杞8分,象牙3錢,木香(乳汁磨)半杯。 主治:痘,漿不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