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子散

ZI SU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6%
腎經 10%
肝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7%
小腸經 5%
脾經 5%
膽經 5%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子散方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紫蘇葉與紫蘇子同屬一物,皆具疏風解表、理氣寬中的功效,兩者配合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引導藥力,促進吸收: 紫蘇葉性辛溫,味辛,能起到引導藥力,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使紫蘇子散的藥效更迅速、更有效地發揮。

由此可見,紫蘇葉的加入並非多餘,而是基於中藥配伍的原理,與紫蘇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更大的藥效。

紫蘇子散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祛痰的功效。紫蘇子散主治風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能幫助藥物更有效地疏散風邪,清利咽喉,促進痰液排出。
  2. 助藥氣行散:桔梗具有開宣肺氣、利氣通絡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發揮藥效。紫蘇子散中其他藥物如紫蘇子、杏仁等,也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桔梗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紫蘇子散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疏散風寒: 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之效。紫蘇子散主治風寒襲肺,症見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麻黃可助其宣肺散寒,使痰液易於咳出,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2. 配合紫蘇子,增強止咳作用: 紫蘇子性溫,入肺經,具有止咳化痰之效。麻黃配合紫蘇子,一宣一潤,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宣肺止咳,利於緩解風寒所致的咳嗽症狀。

紫蘇子散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因為羌活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與紫蘇子散主治的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相符。

羌活辛溫,善於散寒解表,並能止痛,與紫蘇子散中的紫蘇子、杏仁等藥物,共同發揮溫肺化痰、散寒止咳的作用,達到治療感冒咳嗽的效果。

紫蘇子散方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考慮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紫蘇子散主治風寒咳嗽,而牡丹皮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對於風寒邪氣引起的咳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此外,牡丹皮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咳嗽引起的痰液不易咳出,或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胸悶氣喘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紫蘇子散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發熱、咳嗽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紫蘇子散中加入連翹,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邪入侵而引起的各種不適。
  2. 消腫散結:連翹亦能消腫散結,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紫蘇子散中加入連翹,有助於消散咽喉部的腫脹,減輕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主治功效


紫蘇子散

紫蘇子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治肺臟過於熱,臉上會長瘡;胸部有積滯,或者痰液粘稠,或者睡覺時嘴裡有口水。

紫蘇葉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麻黃

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連翹

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牡丹皮

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羌活

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總結

紫蘇子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治肺臟過於熱,臉上會長瘡;胸部有積滯,或者痰液粘稠,或者睡覺時嘴裡有口水。本方證以風寒束肺,肺氣鬱閉,痰熱內蘊,肺失肅降,上溢化熱,復感風邪,熱毒外透而形成。紫蘇葉、麻黃辛溫發散,散風寒,宣肺氣;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羌活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牡丹皮清熱涼血,破血消癥;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諸藥合用,共奏發散風寒,宣肺化痰,清熱解毒之功。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1兩,桔梗1兩,麻黃(去根節,煮,去浮沫)1兩,羌活(去蘆頭)1兩,牡丹皮1兩,連翹1兩。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散性較強,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咳嗽食慾不振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子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紫蘇子1兩,杏仁2兩(湯洗,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貝母1兩(煨微黃),五味子1兩,訶黎勒皮1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咳嗽。心胸氣逆,嘔吐不下食。

紫蘇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八引《護命方》。 組成:紫蘇葉1兩,桔梗1兩,麻黃(去根節,煮,去浮沫)1兩,羌活(去蘆頭)1兩,牡丹皮1兩,連翹1兩。 主治:肺臟多熱,面上生瘡,胸中積滯,或痰唾稠粘,或睡中口內有涎。

紫蘇子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紫蘇子(微炒)半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蘿蔔子(微炒)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青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壅悶,不欲乳食。咳逆上氣,因乳哺無度,內挾風冷,傷於肺氣,或呵氣未定,與乳飲之,乳與氣相逆,氣不得下。

紫蘇子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二。 組成:紫蘇子1兩(微炒),桑根白皮1兩(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紫菀1兩(洗去苗土),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1兩(去根節),五味子3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細辛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桂心半兩,款冬花半兩,射乾半兩,天門冬3分(去心)。 主治:上氣。睡卧不得,攀物而坐,唾血,不能食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