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煮散

DANG GU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7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7%
腎經 10%
心經 10%
胃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9%
膽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煮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當歸藥性: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三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生津等功效,是婦科良藥,亦可用於治療血虛、氣虛、血瘀、經閉等症。
  2. 方劑主治: 當歸煮散主治血虛、血瘀等症,而當歸是補血活血的要藥,可起到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當歸是當歸煮散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歸煮散」方劑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涼血解毒: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解毒消腫之功效。與當歸、川芎等藥物搭配,可加強補血活血、涼血止血之效,適用於血虛生風、血熱妄行等症。
  2. 軟堅散結: 鱉甲亦有軟堅散結之功效,能化瘀消腫,對於血瘀所致的腫塊、疼痛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鱉甲在「當歸煮散」中起到滋陰涼血、軟堅散結的協同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當歸煮散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血: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血、散寒止痛的功效。與當歸搭配,可增強當歸補血活血之效,並溫煦脾腎,改善氣血運行,尤其適用於寒性血虛患者。
  2. 相輔相成: 當歸偏於滋陰養血,肉桂則偏於溫陽補血,二者合用,陰陽調和,相輔相成,能更全面地改善血虛症狀,提高療效。

當歸煮散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二、調和脾胃: 木香能理氣健脾,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當歸補血養血,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脾胃虛弱。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調節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當歸煮散」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苦辛,性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效。與當歸、川芎等藥材搭配,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或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咽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引藥入肺:桔梗具有開宣肺氣、引藥入肺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發揮療效。在「當歸煮散」中,桔梗可以引導當歸、川芎等藥材的藥力下達肺部,達到治療肺系疾病的效果。

當歸煮散方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與當歸相輔相成,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的情況,適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症。
  2. 潤腸通便: 桃仁的潤腸通便功效,有助於改善便祕,減少瘀血在腸道中積聚,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配合當歸補血活血,更能有效改善因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

「當歸煮散」方劑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止痛: 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溫經散寒,活血止痛,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理氣和胃: 吳茱萸能理氣止痛,和胃降逆,對於脾胃虛寒、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當歸則能補血養血,滋潤腸胃,二者合用,可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煮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當歸煮散」主治諸癥結痛,起於脅下,按之而堅,妨痛不能飲食,漸加羸瘦

治療原理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氣滯血瘀」和「癥瘕積聚」理論。以下就各成分進行分析:

  1. 當歸:方中重用當歸,取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針對病機中的「血瘀」面向,活血以化瘀,通則不痛。
  2. 鱉甲滋陰降火、軟堅散結。針對「癥結」堅硬的特點,鱉甲能軟化其質地,並有助於消散積聚。
  3. 肉桂溫中健胃、祛寒除濕。針對患者「不能飲食」的症狀,肉桂溫中健胃,改善消化功能。同時,溫陽化氣,推動氣血運行。
  4. 木香行氣化瘀、消食開竅。木香善於行氣止痛,特別是胸脅部位的氣滯疼痛,並能促進消化,改善食慾。
  5. 桔梗宣肺利咽、解表發汗。此處桔梗可能取其宣暢氣機的作用,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行氣活血的功效。
  6. 桃仁破癥瘕積聚、活血止痛。桃仁是活血化瘀的要藥,針對「癥結」病症,能破其積聚,並加強活血止痛的效果。
  7. 吳茱萸暖肝安胎、和胃止嘔。吳茱萸溫肝暖胃,散寒止痛。此處可能取其溫通經絡、行氣止痛的功效,特別是針對肝氣鬱滯引起的脅下疼痛。

綜合上述各藥的功效,可以看出「當歸煮散」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健胃、軟堅散結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活血化瘀,消除癥結的根源;通過行氣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通過溫中健胃,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通過軟堅散結,消散癥結的腫塊。諸藥合用,共奏消癥止痛、恢復健康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切,焙)1兩半,鱉甲(用醋頻蘸,炙令黃色)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木香1兩半,桔梗(炒)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夾雙仁,炒,別研如膏)1兩半,吳茱萸(陳者,水淘7遍,炒乾)半兩。
上除桃仁外,為末,入桃仁同研令勻。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逐日空腹、日午、夜臥各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宜久煎,以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功效。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當歸(切,焙)1兩半,鱉甲(用醋頻蘸,炙令黃色)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木香1兩半,桔梗(炒)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夾雙仁,炒,别研如膏)1兩半,吳茱萸(陳者,水淘7遍,炒乾)半兩。 主治:諸癥結痛,起於脅下,按之而堅,妨痛不能飲食,漸加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