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水湯

YU SH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腎經 23%
膀胱經 12%
肺經 8%
心經 7%
小腸經 7%
胃經 7%
肝經 4%
大腸經 3%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禹水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禹水湯爲治療水腫的方劑,赤小豆能協助利水滲溼,消散水腫,改善水液代謝,從而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
  2. 健脾益氣: 赤小豆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臟運化水溼的能力,防止水腫反覆。對於脾虛溼盛導致的水腫,赤小豆的加入可以起到雙重作用,一方面利水消腫,另一方面健脾益氣,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水腫。

禹水湯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氣泛酸等症狀,檳榔能有效促進消化,解除胃腸積滯,達到緩解不適的作用。
  2. 驅蟲殺蟲: 檳榔還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可有效驅除蛔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對於因蟲積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禹水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是為了其消積導滯和驅蟲殺蟲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緩解因食積停滯或寄生蟲感染導致的各種症狀。

禹水湯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的功效。禹水湯主要針對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澤瀉能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積水,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澤瀉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除體內濕熱,有助於緩解水腫伴隨的發熱、口渴等症狀。因此,在禹水湯中加入澤瀉,可增強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水腫等症。

禹水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豬苓性甘淡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功效。禹水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濕濁內停之證,而豬苓可有效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積聚的濕氣,達到利水消腫之目的。
  2. 健脾益氣: 豬苓也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濕濁內停往往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導致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豬苓的健脾作用,能幫助脾胃恢復運化功能,進一步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症狀。

禹水湯中加入大麥,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大麥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濕的功效。禹水湯主治水腫,而大麥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水腫症狀。
  2. 健脾益胃:大麥亦可健脾益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禹水湯常用於脾虛濕盛導致的水腫,大麥可以健脾胃,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減少水濕停滯。

因此,禹水湯中加入大麥,不僅利水滲濕,更能健脾益胃,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禹水湯方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製成,具有消食化積之效。禹水湯旨在治療脾胃濕熱、食積不化等症狀,神麴加入可助消食積,緩解脾胃負擔,使藥效更顯著。
  2. 和胃止嘔:神麴能和胃止嘔,針對脾胃濕熱導致的嘔吐,神麴可起到緩解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藥物,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神麴在禹水湯方中,不僅有助於消食化積,更能和胃止嘔,使藥效更加全面。

禹水湯中包含木瓜,主要是因為木瓜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消腫止痛: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腫止痛、通經絡的功效。禹水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木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健脾胃: 木瓜也具有一定的健脾胃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有利於整體康復。

總而言之,木瓜在禹水湯中既能消腫止痛,又能健脾胃,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禹水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通淋: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禹水湯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症,而木通可以有效地促進尿液排泄,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木通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道炎等。禹水湯中其他藥材如車前子、滑石等也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與木通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利水、通淋解毒之效。

主治功效


禹水湯主治功效分析

禹水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特別是因濕熱引起的腳氣腫滿、肢體沈重、小便不利等症狀。

治療原理

禹水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利水消腫:方中多味藥材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如赤小豆、豬苓、澤瀉、茯苓、木通等。這些藥物能夠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從而減輕水腫症狀。

  2. 健脾化濕: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水濕內停。方中檳榔、大麥、神麯等藥材具有健脾化濕的作用,可以增強脾的運化功能,減少水濕的產生。

  3. 疏通經絡:水腫常伴有氣機不暢、經絡阻滯的症狀。方中木瓜等藥材具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絡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促進水濕的消散。

  4. 行氣導滯:《名家方選》中提到,若脅腹痞,可加縮砂、青皮;氣不順,可加木香。這些加減變化體現了禹水湯在應用時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加入行氣導滯的藥物,以增強療效。

古文支持

  • 《腳氣概論》指出禹水湯「治腳氣腫滿胕腫者」,並詳細列出了禹水湯的組成,包含赤小豆、檳榔、豬苓、澤瀉、麥芽、神麯、木瓜、木通等。
  • 《名家方選》將禹水湯描述為「平和而能疏通之劑」,適用於治療水腫,並記載了禹水湯的另一種配方,包含赤小豆、大麥、地膚子、豬苓、澤瀉、茯苓、牽牛子等。同時也提到了根據不同症狀加減用藥的方法。
  • 《中國內科醫鑑》中提到麥門冬雖非逐水之劑,但有潤滑組織之效,與禹水湯同用可使大小便均通利,增強療效。此外,也列出了禹水湯與實脾飲的組成。

總結

禹水湯通過利水消腫、健脾化濕、疏通經絡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其配方組成及加減變化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不同病因病機,靈活運用藥物,以達到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25錢,檳榔15錢,澤瀉15錢,豬苓20錢,麥糵20錢,神曲10錢,木瓜10錢,本通10錢。
上炒焦。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利水作用,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出現脫水的情況。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禹水湯,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赤小豆1錢2分,大麥(炒)5分,地膚子7分(炒,陰乾),豬苓4分,澤瀉4分,茯苓4分(炒),牽牛子1分(炒)。 主治:平和而能疏通。主治:水腫。

禹水湯,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二。 組成:赤小豆25錢,檳榔15錢,澤瀉15錢,豬苓20錢,麥糵20錢,神曲10錢,木瓜10錢,木通10錢。 主治:水氣腫滿。濕熱腰重,肢重,小便不利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