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聖丸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益精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功。四聖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熟地黃可補益腎精,填精固髓,從根本上改善腎虛之症。
- 調和藥性:四聖丸中其他藥物如山藥、枸杞子、鹿茸等,性偏溫熱,容易燥熱。熟地黃性偏滋陰,可起到緩解燥熱、平衡藥性、使藥性趨於平和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害身體。
四聖丸中包含枸杞子,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滋補肝腎: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腎,益精明目。四聖丸作為補腎壯陽之劑,枸杞子可增強其補腎效果,且有助於緩解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二、 調和藥性: 四聖丸中多用溫燥之藥,如肉桂、附子等,枸杞子性平味甘,可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提高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四聖丸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咳嗽、咽痛等症狀,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四聖丸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風疹等疾病,荊芥的加入可有效疏解風熱,促進病邪外解。
- 宣肺通竅: 荊芥亦能宣肺通竅,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四聖丸中加入荊芥,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促進肺氣宣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聖丸」主治功效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看出「四聖丸」是一個應用廣泛的方劑,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滋補強壯,益氣養血
多篇古文提到「四聖丸」可用於治療:
- 腎虛、元氣不足: 「治腎臟風毒下注,及五勞七傷,遍身疼痛,兼女人血風勞緩弱」、「治丈夫婦人元氣血氣久冷,腰膝沉重,行履無力,手腳痠疼,下元虛憊,夜多小便,服之壯神益氣,添精髓,倍氣力,令耳目聰明,大效。」 (《聖濟總錄》)
- 虛勞損耗: 「治虛損如神。」 (《何氏虛勞心傳》)、「此峻補精血之神劑,無有更出其右者,好色之人,及本元虛弱之體,或此丸,或衛生膏之屬,預宜常服。」 (《顧松園醫鏡》)
- 氣血兩虧: 「痘後灰白,氣血兩虧。」 (《瘍醫大全》)
這些症狀都指向人體正氣不足,氣血虧虛的狀態。「四聖丸」通過滋補的藥物組合,達到補益精血、強壯身體的效果。
2. 祛邪治病,調理臟腑
- 瘧疾: 「有不內外因者。客忤中惡。夢寐顛倒成瘧者。此邪瘧也。宜四聖丸加家傳斬鬼丹主之。」、「治瘧有效。」 (《幼科發揮》)、「治諸瘧,不分遠近。」 (《育嬰家秘》)
- 脾胃疾病: 「治心腹虛脹。」 (《聖濟總錄》)、「久瀉傷腎,用保元兼四神丸;或腹脹,和中散合補中益氣湯。」 (《周慎齋遺書》)、「疳疾初起,乃是食鬱則為火,甘草、薄荷、煎湯送下四聖丸。久則脾虛,如大人之怯證,宜參苓白朮散。」 (《周慎齋遺書》)
- 眼疾: 「痘後翳膜。」 (《瘍醫大全》)
- 皮膚病: 「紫白癜風,癘風中別一種也。風、濕、燥、火皆有之。胡麻湯、四聖丸、蒼耳酒皆可選用,外用浮萍四兩,漢防己五錢,煎濃湯洗。」 (《周慎齋遺書》)
「四聖丸」能治療多種疾病,顯示其具有祛除邪氣、調和臟腑的功能。不同醫家根據具體病情,或單用「四聖丸」,或與其他方劑配伍,以達到最佳療效。
3. 治療原理
從不同版本的「四聖丸」組成來看,其核心藥物和治療原理有所不同:
- 滋補類: 以紫河車、龜甲、麋角、人參等大補精血之品為主,如《何氏虛勞心傳》和《顧松園醫鏡》中記載的「四聖丸」,主要用於治療虛勞損耗,峻補精血。
- 祛邪類: 以常山、檳榔、穿山甲等祛邪藥物為主,如《育嬰家秘》中記載的「四聖丸」,主要用於治療瘧疾。
- 調理脾胃類: 以白朮、陳皮、川連等健脾和胃藥物為主,如《周慎齋遺書》中記載的「四聖丸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疾病。
不同版本的「四聖丸」雖然組成不同,但都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通過補益正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同時祛除病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結
「四聖丸」是一個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的中藥方劑。不同醫家根據臨床經驗,對其組成和應用進行了發展和創新。其主治功效涵蓋滋補強壯、祛邪治病等多個方面,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應用的特點。
傳統服藥法
紫河車膠12兩,龜甲膠8兩,糜角膠4兩(上3味名三益膏),人參12兩(為細末,人乳拌蒸,或曬、烘乾,拌重至24兩為度。若肺間有火,咳甚痰多者,不宜用參,可以茯苓代之,制亦如上法)。
若己成虛勞內熱骨蒸等症者,更宜參入壯水滋陰除蒸之品,如二地、二冬、青蒿、鱉甲、骨皮、女貞子之類。
峻補精血。
濃麥冬湯入三益膏,隔湯煮烊,搗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5錢,空心白湯送下。或竟三益膏中加茯苓,乳粉拌勻,麥冬湯化服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聖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三。 組成:兔糞4兩,家菊花2兩,白蒺藜1兩,甘草1兩。 主治:痘後翳膜。
四聖丸,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珍珠3分,莞豆49粒,男發(煅灰存性)1錢,雄黃6分,冰片1分。 主治:痘疹7日外有疔。
四聖丸, 出處:《幼科發揮》卷三。 組成:穿山甲(去筋膜,灰炒胖)1兩半,雞骨常山1兩,烏梅1兩(去核,焙),檳榔1兩。 主治:瘧。
四聖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黑牽牛末3兩,大黃3兩,皂角(去皮)3兩,朴硝半兩,蘿蔔2斤(煮軟,去皮用汁)。 主治:男子婦人酒食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