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益膏

加味五益膏

JIA WEI WU Y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肺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脾經 10%
心經 10%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五益膏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涼,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胃生津的功效。五益膏本身以滋陰補腎為主,加入玉竹可以加強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2. 緩解燥熱: 五益膏中部分藥材可能帶有燥熱之性,加入玉竹可以起到緩解燥熱、防止藥性偏燥的作用,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加味五益膏方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五益膏本身具有補益脾胃、滋陰潤燥的功效,加入白朮能更有效地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2. 助運藥力: 白朮能促進藥物吸收,幫助藥力更好地發揮。五益膏中的其他藥材,如黃芪、黨參等,都需要脾胃的運化才能更好地吸收,白朮的健脾作用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整體療效。

加味五益膏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五益膏本身以滋補肝腎為主,加入熟地黃可進一步增強其補腎益精作用,適用於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

2. 協調藥性:熟地黃與五益膏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熟附子等,相互協調,能有效增強補益效果。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緩解附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加味五益膏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五益膏本身以補益五臟為目的,而肝腎為先天之本,故加入枸杞子可進一步增強補益功效,同時改善肝腎虛損導致的視力下降等問題。

二、協同其他藥材,增強補益效果: 五益膏中其他藥材如黃芪、黨參等,也具有補氣益血之效。枸杞子與之搭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補肝腎、益氣養血、增強體質的作用,提高藥方整體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五益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加味五益膏主要治療「鶴膝風屬虛損者」。根據傳統中醫理論,鶴膝風以膝關節腫大如鶴膝而得名,其病機多與肝腎不足、氣血兩虛、風寒濕邪侵襲有關。本方特別針對虛損型的鶴膝風患者,表現為關節腫痛但按之柔軟、肢體乏力、面色無華等氣血虛弱之證。

方劑組成與功效分析

主體膏方組成:

  1. 玉竹(1斤):甘平,滋陰潤燥,養胃生津。在本方中主要發揮養陰潤燥、補益脾胃的作用。
  2. 炙耆(黃芪,1斤):甘微溫,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此為本方君藥,大補脾肺之氣以實衛氣。
  3. 白朮(炒,1斤):苦甘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與黃芪配伍增強補氣健脾之功。
  4. 熟地(酒洗,8兩):甘微溫,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益肝腎之陰精。
  5. 枸杞子(酒洗,8兩):甘平,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增強熟地補益肝腎之效。

泡製藥酒成分:

  1. 牛膝(1兩半):苦酸平,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藥下行,直達膝部病所。
  2. 當歸(1兩):甘辛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增強膏方補血活血之效。
  3. 虎脛骨(5錢)(今已禁用):辛溫,強筋健骨,祛風定痛。傳統認為能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痿弱。

方劑治療原理

本方組合體現「補氣養血、滋養肝腎、強筋健骨」的治療原則。黃芪、白朮大補脾肺之氣以固根本;熟地、枸杞滋養肝腎之陰;玉竹潤燥生津以防溫補太過;牛膝引藥下行兼活血,當歸補血活血;虎脛骨(古法)則有強筋健骨之效。

服用方法中將藥膏以藥酒送服,可增強藥力運行,酒能通經活絡,助藥直達病所。全方重在補益虛損之體質,改善氣血兩虛、肝腎不足之本,從而緩解鶴膝風之症狀。

外敷皂倍丹之配合提示本病治療需內外結合,內補虛損,外祛風濕邪氣,標本兼治。

傳統服藥法


玉竹1斤, 炙耆1斤, 白朮(炒)1斤, 熟地(酒洗)8兩, 枸杞子(酒洗)8兩。
文火熬成膏,用牛膝一兩半,當歸一兩,虎脛骨五錢,浸無灰酒三斤。
每晚1杯,化膏5錢服。
原書用本方治上證,須外敷皂倍丹,乃可取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五益膏,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玉竹1斤,炙耆1斤,白朮(炒)1斤,熟地(酒洗)8兩,枸杞子(酒洗)8兩。 主治:鶴膝風屬虛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