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安胎散

黑白安胎散

HEI BAI AN TA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4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心經 20%
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白安胎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 健脾益氣、固腎安胎 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氣、燥濕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安胎的效果。同時,白朮還有固腎的作用,能固腎氣、止胎漏,進一步穩固胎兒,防止流產。

此外,白朮還可配伍其他藥材,如茯苓、甘草等,共同發揮補脾益氣、健脾安胎的功效,更有效地安胎止孕。

黑白安胎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滋陰補血、固腎安胎的功效。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滋陰補血的功效能改善孕婦血虛、氣虛等導致的胎動不安、腰痠腿軟等症狀。熟地黃同時具有固腎安胎的作用,能補益腎氣,穩固胎元,預防流產。

因此,黑白安胎散中加入熟地黃,有助於滋陰補血、固腎安胎,從根本上解決孕婦體虛、胎兒不穩等問題,提高妊娠成功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黑白安胎散」主治「胎動」,即妊娠期間因氣血失調或腎氣不固,導致胎元不穩、腹部隱痛或下墜感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安胎需以健脾益氣、滋養陰血為核心,方能固攝胎元。此方以白朮、熟地二藥配伍,一白一黑(白朮色白,熟地色黑),故名「黑白」,體現了「脾腎同調」的安胎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朮(一兩)

    • 性味甘溫,主歸脾、胃經,為補氣健脾要藥。
    • 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通過強化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氣足則能載胎;其燥濕之性又可防止妊娠期水濕停滯,間接減輕胎壓。
    • 《本草備要》指出白朮「安胎聖藥」,因其能「強土(脾胃)以生萬物」,土厚則胎安。
  2. 熟地(一兩)

    • 性味甘微溫,主歸肝、腎經,為滋陰補血填精之品。
    • 熟地能「滋腎水,補真陰」,妊娠後期常因陰血濡養不足導致胎動不安,熟地可直接補益腎精與肝血,充養胎元。
    • 《景岳全書》強調「胎繫於腎」,腎精充足則胎元得固,熟地正可填補下焦虧虛。

配伍邏輯

  • 氣血雙補:白朮補氣,熟地補血,符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互動關係,氣血調和則胎元自穩。
  • 脾腎同治:白朮健脾以固後天之本,熟地滋腎以強先天之本,二者協同可從根源上增強固胎能力。
  • 動靜結合:白朮性動(健脾運濕),熟地性靜(滋陰守中),一動一靜調和陰陽,避免過補壅滯或過燥傷陰。

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簡,但適用於:

  1. 氣血兩虛型胎動:妊娠面色蒼白、乏力倦怠,伴小腹隱痛。
  2. 脾腎不足型胎動:平素體弱腰痠,妊娠後胎動頻繁,屬腎虛不固者。
  3. 血虛兼濕滯:白朮可化解熟地之滋膩,適合血虛輕度濕阻者(如舌淡苔薄膩)。

治療原理總結

「黑白安胎散」以簡馭繁,通過健脾補腎、調和氣血,達到「土厚木榮」(脾胃強則肝血足)、「水火既濟」(腎陰充則胎元固)的安胎效果,體現中醫「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熟地1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黑白安胎散, 出處:《萬氏女科》卷一。 組成:白朮1兩,熟地1兩。 主治:胎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