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黃醴
DI HUANG L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1.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醴方劑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溫而不燥: 熟地黃較生地黃性溫和,燥性減弱,更適合於陰虛血少、氣血不足者。其補血滋陰功效更顯著,且溫而不燥,不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 增強藥效,改善口感: 熟地黃經過炮製,藥性更穩定,更易於人體吸收。此外,熟地黃的口感更佳,更容易服用,提高患者的服藥順應性,有利於藥效發揮。
地黃醴方劑中包含沉香,乃取其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效。
地黃醴以生地黃滋陰潤燥為主,但若患者脾腎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則滋陰之品難以深入臟腑。沉香性溫,氣味辛香,能行氣止痛,溫腎納氣,助生地黃之陰氣下行,溫補脾腎,使藥力得以發揮。
此外,沉香亦能降逆止嘔,緩解因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進一步提升藥效。
地黃醴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益精明目: 地黃性寒,擅長滋陰養血,但性偏寒涼,容易損傷陽氣。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與地黃相配,可平衡寒性,增強滋陰補腎功效,避免過寒傷陽。
- 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地黃善於滋陰養血,但補血力不足。枸杞子則具有補益精血的作用,與地黃相配合,可互相補充,共同達到滋陰養血、益精明目的效果,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地黃醴]主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意指其針對男女因精血虧虛導致的生理機能衰退。中醫理論中,「精血」為人體根本,主生殖、生長發育及滋養臟腑;「營衛」則關乎氣血運行與防禦外邪。此方以熟地黃補腎填精、枸杞益肝血,沈香調氣,三者協同,共奏滋養精血、調和營衛之效,適用於虛弱疲憊、面色無華、肢體乏力等精血不足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熟地黃(大懷熟地)
- 用量獨重(八兩),為方中主藥,性甘溫,歸肝腎經,長於滋補腎陰、填精益髓。製法「烘曬乾以去水氣」,可減其滋膩之性,助藥力溫和滲透,專注補益精血。
臣藥:枸杞
- 取「極肥者」四兩,強調質優味厚,烘曬後去潤氣,使其補力更專。枸杞助熟地補肝腎、明目生津,強化精血化生之源,尤擅改善肝血虧虛之視昏、津少等症。
佐藥:沈香(或白檀)
- 少量沈香(一錢)或白檀(三分)用以行氣醒脾。熟地、枸杞皆滋膩,久服恐滯脾胃,沈香辛溫走竄,能疏通氣機,促進補藥吸收,達「補而不滯」之效。
治療原理
此方以「酒浸」代煎煮,取酒性溫通,助藥力速行經絡。熟地、枸杞得酒之辛散,補益之力更易達臟腑;沈香藉酒勢,增強行氣導滯功能。全方立足「精血互生」,透過補肝腎、調氣機,使精足血旺,營衛自和,虛損得復。其製法簡約,強調久浸緩釋,符合「緩補久服」的補益原則,適宜精血慢性虧虛者調養。
傳統服藥法
大懷熟地(取味極甘者,烘曬乾以去水氣)8兩,沈香1錢(或白檀3分亦可),枸杞(用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4兩。
上約每藥1斤,可用高燒酒10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矣。服完又加酒6-7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宜常服之。
服此者不得過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醴,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大懷熟地(取味極甘者,烘曬乾以去水氣)8兩,沉香1錢(或白檀3分亦可),枸杞(用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4兩。 主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