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丸

WAN J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8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4%
腎經 13%
胃經 12%
心經 10%
大腸經 5%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中包含的成分之一是硫磺,這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硫磺被認為具有解毒、排膿及消腫的功能,適合用於各類引起濕熱的症狀,如皮膚潰爛、濕疹以及其他炎症反應。硫磺的溫熱特性也有助於驅散體內的寒氣,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提高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在萬金丸的組成中,硫磺能夠加強其療效,尤其是在處理癰腫、潰爛等徵狀時。它透過促進局部的代謝,提升病竈部位的免疫反應,從而達到迅速緩解不適的效果。此外,硫磺在中藥的運用中,不僅僅是療效的表現,也反映了中醫對於藥物本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因此,硫磺的加入使萬金丸成為一個更為全面的治療方案,適用於多種臨牀情境。

萬金丸中包含巴豆,是為了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通利腸道,驅除腸道積滯,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在萬金丸中,巴豆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治療各種頑固性便祕、積滯腹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但巴豆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萬金丸中包含柴胡,主要因為柴胡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一、疏肝解鬱,和胃止嘔: 柴胡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對於肝鬱氣滯導致的胸悶、脘腹脹痛、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萬金丸主治肝胃不和,氣機阻滯,因此加入柴胡以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二、清熱解毒,退熱止痛: 柴胡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萬金丸中還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黃芩、梔子等,柴胡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發熱、疼痛等症狀。

萬金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之功效。對於寒凝氣滯、陽氣虛衰所致的各種虛寒症狀,如陽虛寒厥、心陽不振、腎陽不足等,附子可以溫陽回陽,改善陽氣不足所致的症狀。

2. 助藥力: 附子性溫熱,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提高方劑的療效。例如,萬金丸中的其他藥材,如肉桂、甘草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與附子搭配使用,可以增強溫陽散寒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萬金丸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助藥力,提高療效: 乾薑味辛,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在萬金丸中,乾薑可助其他藥物發揮其溫中散寒、化濕止瀉的功效,進一步提升藥效。

總而言之,乾薑在萬金丸中起到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助藥力等作用,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萬金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理氣健脾,助消化: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其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食導滯,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橘皮還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其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

因此,橘皮在萬金丸方劑中,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理氣健脾、疏肝解鬱,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等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萬金丸中添加桔梗,主要是為了其 宣肺利咽、消腫排膿 的功效。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 宣肺開音、祛痰止咳 的作用,可緩解因外邪侵襲或肺氣鬱閉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此外,桔梗還有 消腫排膿 的功效,可促進膿液排出,對於肺癰、肺膿腫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萬金丸中加入桔梗,可以起到 宣肺利咽、消腫排膿 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肺癰等病症的效果。

萬金丸中加入青黛,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吐血、衄血等。

萬金丸主治風熱感冒,邪毒壅盛,症見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嗽痰黃等。青黛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熱毒症狀,並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萬金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當歸能有效改善。

二、潤燥生津:當歸性潤,可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在萬金丸中,當歸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緩解燥熱症狀,滋養臟腑,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萬金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之主治

萬金丸的主治功效非常廣泛,涵蓋多個方面,主要包括:

  • 消化系統疾病:
    • 《博濟方》、《幼幼新書》皆提到其能「消化積滯」、「順三焦,利胸膈」,可見其主要功效為治療各種積滯,包括食積、氣積、血積等。
    • 《奇效良方》、《古今醫統大全》亦記載其治療「諸食積、氣積、血積、鼓脹之類」、「諸般氣血積或食積,欲成蠱症者」。
    • 《赤水玄珠》則指出萬金丸可「磨積塊,去黃胖」,並有「靈仙丸,消一切癖」的類似方劑,說明其對積塊、癖塊有消磨作用。
    • 《大醫馬氏小兒脈珍科》也提到「消腹脹,萬金丸」,並提到其他如保和丸、消食丸等,用於消化不良、食積等症狀。
  • 疼痛:
    • 《博濟方》指出其能「定氣,刺疼痛,腹脅脹疼,冷氣攻疰」,說明其對氣滯、寒凝引起的疼痛有效。
    • 《楊氏家藏方》則將其用於「打撲傷損,筋骨疼痛」。
  • 婦科疾病:
    • 《博濟方》、《幼幼新書》皆提及「婦人血氣」,表明其可用於治療婦女血氣不調相關的病症。
  • 兒科疾病:
    • 《博濟方》、《幼幼新書》記載其可治「小兒夜啼,胃冷痰涎」,提示其對小兒脾胃虛寒、痰濕內阻有效。
    • 《大醫馬氏小兒脈珍科》提及萬金丸可治「乳癖堅癥」,並與其他藥物共同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脹等。
  • 水腫:
    • 《是齋百一選方》專篇論述其治療「十種水氣」,並指出「凡足膝微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便是水氣證候」,強調其利水消腫之功。
  • 痔瘡:
    • 《聖濟總錄》有「治腸風痔疾,遠年不瘥,疼痛不可忍者。萬金丸方」的記載。
    • 《楊氏家藏方》則有「治一切痔漏,久不愈者」的記載。
  • 其他:
    • 《楊氏家藏方》將其用於「男子、婦人左癱右瘓,口眼喎斜,語言謇澀,行步艱難,一切風疾,下注腰腳,鶴膝等風」,表明其可能有祛風通絡之效。
    • 《聖濟總錄》還記載其「治瘛病筋脈相引」,提示其可能對神經系統疾病有一定作用。
    • 《葉氏錄驗方》中則有用於小腸氣、腋氣的記載。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根據下痢情況,將萬金丸與黃連阿膠丸、地榆散等合用,用於治療熱痢。
    • 《大醫馬氏小兒脈珍科》指出其治療「癉黃久積、眼赤肝熱」。

治療原理分析

從藥物組成和古籍記載來看,萬金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 方中硫磺、附子、乾薑等藥,皆為辛溫之品,具有溫陽散寒、暖脾胃的功效,可祛除體內寒邪,改善脾胃功能。巴豆雖為峻下逐水藥,但與硫磺同用,且經過炮製,其性味已減,且用量較小,主要取其溫通之力。橘皮、柴胡等理氣藥,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氣滯引起的疼痛、脹滿有良效。
  2. 消積導滯,化痰除濕: 方中巴豆、柴胡、橘皮、桔梗等藥,具有消積導滯、化痰除濕的作用。巴豆能攻逐積滯,但經過炮製後,其毒性大減,主要取其消積之力。柴胡、橘皮、桔梗能理氣化痰,消食導滯。
  3.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中薊菜、當歸等藥,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薊菜能破瘀生新,當歸能活血調經。這些藥物對於血瘀引起的疼痛、癥瘕積聚有效。
  4.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中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作用。在《聖濟總錄》和《楊氏家藏方》中治療痔瘡、痔漏的記載,以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與黃連阿膠丸、地榆散合用的記載,均體現了萬金丸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萬金丸是一個以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消積導滯、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其主治病症廣泛,涵蓋消化系統疾病、疼痛、婦科疾病、兒科疾病、水腫、痔瘡等多個方面。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溫通、消導、活血、清熱等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古籍中記載的萬金丸組成和劑量不盡相同,其具體功效和應用還需結合具體藥物組成和患者病情進行分析。

傳統服藥法


鎮心丸10丸,天麻防風丸15丸,牛黃清心丸10丸,抱龍丸10丸,麝香半兩,龍腦半錢,朱砂(水飛為衣)。
上一處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3丸,十歲以上5丸,以下者2-3丸,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貝爾氏癱瘓癤和癰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胃腸出血黃熱病四肢抽搐腹瀉多痰顏面神經麻痺膝部腫大疼痛皮膚顏色發黃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萬金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六。 組成:蒼朮2兩,陳皮1兩,厚朴1兩,夜明砂1兩。 主治:磨積去黃。主治:小兒脹久中虛,停濕生熱,致生黃疸。

萬金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四引《瑞竹堂方》。 組成:蒿節內蟲(7月初5日或15日取)、辰砂、輕粉、麝香少許(一方不用)。 主治:慢驚風,急驚風。

萬金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三。 組成:鎮心丸10丸,天麻防風丸15丸,牛黃清心丸10丸,抱龍丸10丸,麝香半兩,龍腦半錢,朱砂(水飛爲衣)。 主治:小兒驚風。

萬金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九引《博濟》。 組成:木香1兩,乾薑1兩(炮),大黃1兩(生),陳橘皮(湯浸,去瓤)1兩,巴豆(去皮膜)1兩(冷水浸1宿,焙乾研細,或與前藥1處搗羅)。 主治:疏理臟腑,通利胸膈,調順榮衛。主治:時氣。

萬金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 萬金丸(《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組成:平胃散加夜明砂(略炒)、針砂(醋淬,炒)、皂礬(醋煮乾,煅紅)各等分。主治:磨積塊,去黃胖。 。 主治:磨積塊,去黃胖。

萬金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舶上硫黃1分,巴豆(去皮)半兩(2味同以生絹袋子盛于漿水內,用文武火煮1伏時,放冷,另研極細),柴胡半兩(去蘆),附子1兩(炮),乾薑半兩,陳橘皮(去白)1分,桔梗1分,青黛半兩,當歸1分。 主治:消化積滯,調三焦,宣利胸膈,理氣止痛。主治:諸積,腹脅脹痛,冷氣攻疰;婦人血氣;小兒夜啼,胃冷痰涎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