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獨聖青金丸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 巴豆性峻烈,具有強力瀉下通便的功效,能迅速排出腸道積滯,改善便祕症狀。此丸藥多用於治療腸胃積滯、腹痛便祕等症,巴豆的瀉下作用可幫助患者迅速緩解症狀。
- 活血化瘀: 巴豆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在治療一些伴有瘀血阻滯的疾病時,巴豆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不可自行服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並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出現中毒反應。
獨聖青金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腸胃及改善皮膚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是有其特殊的療效原因。首先,硫磺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和舒筋的特性,能夠幫助清熱解毒,適合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問題,如痤瘡、膿包等。此外,硫磺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對於改善皮膚質地和促進癒合有積極效果。
再者,硫磺的祛風解表功效也有助於緩解由風邪引起的皮膚癢症和炎症。由於其強效的消炎和抗菌特性,硫磺也常被用於治療各類皮膚感染。因此,將硫磺納入獨聖青金丸的配方,不僅能針對多種皮膚問題加以治療,還能提升整體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獨聖青金丸」方劑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濕止痛: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筋骨痠痛等症狀,獨活可以起到舒筋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 補肝腎壯筋骨:獨活亦有補肝腎、壯筋骨之效。對於因肝腎虧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獨活可以起到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
因此,「獨聖青金丸」中加入「獨活」,旨在通過其祛風濕止痛、補肝腎壯筋骨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獨聖青金丸方中包含柴胡,乃因其具有疏肝解鬱、退熱除煩之效。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方中以柴胡配伍其他藥物,可達清熱解毒、疏肝理氣、鎮痛止癢之效。
柴胡之入藥,旨在疏解肝鬱,化解鬱熱,使氣機疏暢,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止癢之目的,是獨聖青金丸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獨聖青金丸中包含桔梗,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獨聖青金丸主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而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使聲音恢復正常。
- 排膿散結:桔梗還具有排膿散結的作用,可促進痰液排出,利於炎症消退。獨聖青金丸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配合使用,桔梗的排膿散結作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獨聖青金丸中添加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嘔之功效。獨聖青金丸主治寒濕凝滯之證,如脾胃虛寒、寒凝血脈等,乾薑可溫脾胃,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症。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乾薑與獨聖青金丸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相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之效,達到更好地治療目的。例如,乾薑與肉桂合用,可溫腎陽,散寒止痛;乾薑與附子合用,可溫陽補氣,回陽救逆。
獨聖青金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之效。獨聖青金丸主治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防風可起到疏散外邪、宣肺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病症。
- 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防風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可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例如,防風可與辛夷、蒼耳子等藥物相配,加強疏風散寒的效果。
獨聖青金丸中包含青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 消腫止痛: 青黛能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對於外傷、燒燙傷、濕疹等引起的紅腫疼痛,也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作用。
獨聖青金丸中加入青黛,旨在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聖青金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小兒疳積,為古代兒科常用方。疳積泛指小兒因飲食不節、脾胃虛損、積滯內停所致的形體消瘦、腹大青筋、精神萎靡等症。方中巴豆峻下攻積,硫黃溫陽散寒,合以行滯破結;配合疏風解表(獨活、防風)、和解少陽(柴胡)、宣肺化痰(桔梗)、溫中止血(炮乾薑)、清熱涼血(青黛),共奏消積殺蟲、調理氣機、攻補兼施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巴豆(主攻積滯)
- 巴豆辛熱大毒,傳統用於峻下冷積,破癥瘕痰癖。此方以水煮法減其毒性,保留攻逐之力,針對疳積之宿食停滯、痰濕凝結。
- 配伍硫黃同煮,硫黃性溫助陽,能增強巴豆溫通腑氣之效,並制約其寒凝副作用,形成「溫下」組合。
臣藥:疏風調氣(獨活、柴胡、防風)
- 獨活、防風祛風勝濕,解表散邪,針對小兒疳積常兼外感風寒或濕邪內困。
- 柴胡疏肝解鬱,升舉清陽,調節中焦氣機升降,助脾胃運化。
佐藥:桔梗、炮乾薑(調和肺脾)
- 桔梗宣肺化痰,開提氣機,肺氣宣則腑氣通,輔助巴豆瀉下。
- 炮乾薑溫中止瀉,既能制約巴豆瀉下過猛,又可溫脾陽以化濕積。
使藥:青黛(清熱涼肝)
- 青黛性寒,清肝火、解熱毒,平衡全方溫燥之性,防止疳積化熱生蟲。
治療原理
全方以通下為主,結合疏風、溫中、清熱,針對疳積「本虛標實」特點:
- 攻積滯:巴豆為核心,破除宿食痰濕等有形實邪。
- 調氣機:柴胡、桔梗等疏暢氣血,恢復脾胃升降。
- 寒熱並用:硫黃、乾薑之溫配青黛之寒,適應小兒寒熱錯雜體質。
服藥引子靈活運用
通過不同湯劑送服(如橘皮湯、甘草湯等),引導藥力專攻特定病證,體現中醫「同病異治」思維,如:
- 赤痢用甘草湯(緩急和中),白痢用乾薑湯(溫裡止瀉),兼顧個體差異。
此方設計嚴謹,峻藥緩攻,標本兼顧,符合古代兒科「治疳需攻補相濟」之旨。
傳統服藥法
川巴豆3兩(淨肉),硫黃2兩(不研。2味同用生絹袋盛,懸於瓷罐中,不得著底,以水煮3日3夜,如水竭即旋添,熟湯取出,棄硫黃,只用巴豆,去皮心),獨活1兩,柴胡1兩,桔梗1兩,乾薑(炮)1兩,防風1兩(生),青黛3兩。
上為細末,以水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2丸,食傷虛腫,橘皮湯送下;霍亂吐瀉及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送下;水瀉,冷水送下;小便不通,燈心湯送下;大便不通,米飲送下;婦人血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獨聖青金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靈苑方》。 組成:川巴豆3兩(淨肉),硫黃2兩(不研。2味同用生絹袋盛,懸于瓷罐中,不得着底,以水煮3日3夜,如水竭即旋添,熟湯取出,棄硫黃,隻用巴豆,去皮心),獨活1兩,柴胡1兩,桔梗1兩,乾薑(炮)1兩,防風1兩(生),青黛3兩。 主治:小兒疳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