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太乙歸魂散

萬病太乙歸魂散

WAN BING TAI YI GUI H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8%
腎經 16%
肺經 10%
大腸經 8%
心經 8%
胃經 8%
小腸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萬病太乙歸魂散中加入五靈脂,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為蝙蝠糞便,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止癢等方面。在萬病太乙歸魂散中,五靈脂可幫助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並減輕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同時,五靈脂還能解毒排毒,對於一些因毒素入侵而引發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方劑中加入五靈脂,有助於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

「萬病太乙歸魂散」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木鱉子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因此,在「萬病太乙歸魂散」中加入木鱉子,可發揮其多方面的功效,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萬病太乙歸魂散」方劑中包含「粉霜」,其加入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粉霜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內蘊、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癰疽腫毒、吐血、衄血等。
  2. 潤燥生津,滋陰補腎:粉霜潤燥生津,可滋陰補腎,對於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虛熱盜汗、腰膝痠軟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粉霜在「萬病太乙歸魂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及潤燥生津、滋陰補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因熱毒、血熱、陰虛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萬病太乙歸魂散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無疑是因為硃砂的獨特藥理特性。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鎮定心神、安神定驚的功效,對於情緒波動大、失眠多夢等症狀具有效果。在中醫理論中,心神的安寧與人體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使用硃砂來調和心神,有助於改善身體其他疾病的癥狀。

另一方面,硃砂還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能,這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尤其重要。在萬病太乙歸魂散中,硃砂的加入,可以鞏固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對於清熱解毒及安神的作用更加顯著。因此,這種方劑不僅能夠針對特定的疾病進行治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身心的整體和諧,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硃砂在萬病太乙歸魂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萬病太乙歸魂散」中包含「輕粉」的用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熾盛、發熱煩躁、神志昏迷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開竅醒神: 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但適量使用可刺激神經系統,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

然而,輕粉屬於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且應由專業醫師指導,不可自行使用或私自加減藥物,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萬病太乙歸魂散」方劑中含有巴豆,其加入乃基於以下原因:

  1. 瀉下攻積:巴豆性峻,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用於治療積滯停滯,症見腹痛拒按、便祕、食積不化等病症,可藉由瀉下通便,驅除積滯,使氣血暢通。
  2. 引藥入絡:巴豆性燥,能引藥物深入經絡,加強藥效。在某些方劑中,巴豆作為引經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治療一些頑固性疾病。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嚴格掌握用量,並慎用於體弱、脾胃虛寒者,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萬病太乙歸魂散 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烏頭性熱,入心、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虛寒肢冷、心悸氣短、陽痿早泄等。
  2. 祛風止痛,化瘀消腫: 烏頭亦有祛風止痛、化瘀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慎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萬病太乙歸魂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驚、久積、驚癇諸疾」,其定位於心神不寧、痰瘀交阻、風痰上擾之證。「驚」指因驚嚇或內傷導致的心神失守;「久積」為氣滯血瘀或痰濁內停日久成積;「驚癇」則屬風痰閉阻清竅,引發抽搐昏仆之證。此方命名「歸魂」,暗喻其鎮驚安神、豁痰開竅、通逐邪積之效,以「太乙」為名,或取其「調和陰陽、統御萬病」之意。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五靈脂(生):活血散瘀,專攻血分瘀滯,針對「久積」之血瘀。
    • 木鱉肉:苦寒有毒,散結消腫,通絡止痛,助破積滯。
    • 粉霜(輕粉)膩粉:均為汞類製劑,性寒沉降,具攻毒逐痰之效,擅祛痰涎壅塞,開竅醒神。
    • 朱砂:鎮心安神,定驚止痙,直折心神浮越之象。
    • 巴豆(生):峻下冷積,破痰逐水,通閉塞而瀉實邪。
    • 川烏(取心):大辛大熱,祛風逐濕,開頑痰痼結,與巴豆協力攻逐陰寒痼冷。
  2. 組方邏輯

    • 攻逐與鎮降並行:以巴豆、川烏溫通瀉濁,粉霜、膩粉滌痰開閉,五靈脂、木鱉活血散結,共逐痰瘀積滯;朱砂鎮攝浮陽,安定神魂。
    • 毒藥攻邪:全方多味有毒藥物(如巴豆、川烏、粉霜),體現「以毒攻毒」之法,針對痰瘀風火膠結之重症,以峻烈之性開通閉塞。
    • 劑量控制:每服僅「一字」(約0.3克),以蛤粉冷水送服。蛤粉性寒制藥毒,冷水緩其燥熱,既防藥性過猛傷正,又協調諸藥升降。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逐瘀、豁痰、瀉積、鎮驚四途,破解驚癇之「風痰瘀火」病理鏈:

  • 痰瘀得化,則經絡通暢,風邪無所依附;
  • 積滯得瀉,則氣機升降復常,神魂自安;
  • 重鎮之品直接抑制亢奮之神明,標本兼治。

惟其藥性峻猛,須辨證精準,適合體實證急者,非尋常輕症所宜。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生)1分,木鱉肉1分,粉霜1分,朱砂1分,膩粉1錢,巴豆25個(生),川烏(取心)1小塊如棗大。
上為細末。
每服1字,蛤粉冷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4. 有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慎用。
  5.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萬病太乙歸魂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吉氏家傳》。 組成:五靈脂(生)1分,木鱉肉1分,粉霜1分,朱砂1分,膩粉1錢,巴豆25個(生),川烏(取心)1小塊如棗大。 主治:驚,久積,驚癇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