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蠟丸

紅蠟丸

HONG L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0.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7%
大腸經 13%
胃經 8%
心經 4%
膀胱經 4%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蠟丸中加入硃砂,主要是由於其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清心火,鎮心神,故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等症。此外,硃砂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外用疾患。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或使用會導致慢性汞中毒,因此使用時應謹慎,並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紅蠟丸中加入粉霜,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增強藥效:粉霜為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與紅蠟丸其他藥材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提升整體療效。
  2. 改善口感:粉霜口感甘甜,可改善紅蠟丸的苦澀味,提高患者服藥意願,有利於長期服藥。

總而言之,粉霜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同時也提升患者服藥體驗,是紅蠟丸組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紅蠟丸中加入硫磺,主要原因有二:

  1. 殺蟲止癢: 硫磺性寒,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能有效抑制病原蟲,減輕瘙癢症狀。
  2. 燥濕祛風: 硫磺兼具燥濕祛風的作用,能有效驅散濕邪,改善皮膚濕疹、濕瘡等病症。同時,硫磺還能止痛消腫,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紅蠟丸中加入硫磺,不僅可以針對病原蟲,也能改善皮膚病的病理環境,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紅蠟丸方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其瀉下攻積的功效。巴豆性峻烈,味辛、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效。

對於積滯內停、腹脹便祕等症,巴豆能迅速攻破積滯、通利大便,起到排毒通腑的作用。此外,巴豆還具有消腫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某些腫瘤或積塊。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不可單獨服用,應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其毒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紅蠟丸主治「諸積瀉痢、暴氣瀉及婦人血氣」,其適應症可分為三類:

  1. 瀉痢諸積:針對急性腹瀉(暴注水瀉)、赤白痢疾(細菌性或腸道濕熱積滯),以及因飲食不節或寒熱錯雜導致的積滯腹瀉。
  2. 婦人血氣:推測用於血瘀經閉或產後瘀阻,以活血通經為目的。
  3. 證型特點:方中配伍顯示其適用於「實證」——或為寒積(硫黃、乾薑)、或為熱毒(丹砂、赤痢用甘草)、或兼瘀滯(紅花酒引經)。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分析

    • 巴豆(半兩):大辛大熱,峻下冷積,破癥瘕、逐痰水,為攻積瀉痢之要藥。經油炒減毒後,仍保留其「通因通用」之力,適用於積滯內阻之瀉痢。
    • 硫黃(1分):溫陽散寒,助巴豆攻冷積,兼治寒泄、白痢(配乾薑湯增效)。
    • 丹砂(1分,即朱砂):清心鎮驚、解毒,可能用於赤痢熱毒(配甘草湯清熱緩急)。
    • 粉霜(1分,輕粉類):為汞製劑,攻毒逐水,與巴豆協力蕩滌腸腑積滯。
  2. 輔助配伍與劑型設計

    • 黃蠟和丸:蠟質緩釋巴豆等藥的峻烈之性,延長藥效並保護腸胃黏膜,減緩刺激。
    • 引經藥湯
      • 甘草湯(赤痢):清熱解毒,緩巴豆毒性。
      • 乾薑湯(白痢):溫中散寒,助硫黃溫陽止瀉。
      • 紅花酒(血氣):活血通經,引藥入血分。
  3. 治療原理

    • 針對「積滯」:巴豆為主,配伍硫黃、粉霜,形成「溫下+攻毒」組合,通過猛烈瀉下清除腸道積滯,體現「通因通用」之法。
    • 針對「痢疾寒熱」:藉由不同湯劑送服調整方向——寒證(白痢)用乾薑,熱證(赤痢)用甘草,寒熱錯雜(赤白痢)則合併使用。

三、潛在機轉推論
此方為「峻藥緩攻」之典範:

  • 巴豆、硫黃、粉霜均屬毒性較強之品,但通過蠟丸製劑與分次微量服用(黍米大2-3丸),控制風險。
  • 丹砂(朱砂)可能抑制腸道病原體,改善赤痢;硫黃溫陽改善寒泄。
  • 整體以「攻逐邪實」為主,適用於體質尚盛而邪壅甚者,非虛證所宜。

總結:紅蠟丸以毒攻毒,通過溫下、解毒、活血三途徑,集中解決實積、瀉痢、血瘀等問題,其設計體現中醫「因病施方、隨證加減」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丹砂1分(研令極細),粉霜1分,硫黃1分(3味同研),巴豆(取不破者去皮,微用油炒,熱湯洗去油,拭乾)半兩。
上研如膏,熔黃蠟1兩半和勻,旋為丸,如黍米大。
米飲下2-3丸;暴注水瀉、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送下;婦人血氣,紅花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蠟丸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以及有便秘症狀的人不宜服用。服用紅蠟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紅蠟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組成:丹砂1分(研令極細),粉霜1分,硫黃1分(3味同研),巴豆(取不破者去皮,微用油炒,熱湯洗去油,拭乾)半兩。 主治:諸積瀉痢,暴氣瀉,及婦人血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